昨日从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14年我市新增各类内资市场主体50827家,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约每两分钟登记注册一个“老板”。截至去年底,我市内资市场主体达22.71万户,与年初相比增长了31.36%,电子商务类经济主体则增长了109.46%。 我市于2013年5月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去年3月1日又全面实施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推出了多证联办、并联审批、注册资本延缴制、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免予提交验资报告、注册资本认缴制和筹建登记等众多改革举措,这些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施的改革措施为市场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市场主体呈现“井喷”态势。从去年3月起全面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大幅降低了准入门槛,投资者创业热情高涨。据统计,一年来,全市登记认缴制公司8215家,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企业855家。 去年我市电子商务类经济主体也大幅增长,全市新增该类主体22450家,登记“一照多址”企业68家、“一址多照”企业550家、电子商务秘书企业11家、被托管电子商务企业549家。 据了解,市场监管局在通过商事登记制度、注册资本制度改革降低主体准入门槛、优化主体登记服务、提升主体登记效能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与“宽进”相配套的“严管”体系。去年初,我市开通了全省首个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致力搭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该平台开通以来,共收集22万多家商事主体信息,公布异常名录数据106条、“黑名单”信息1009条、商事主体信用信息215万余条。 |
GMT+8, 2025-7-23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