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后宅、大陈召开,市领导李一飞、葛国庆、邵国龙、王清池、董利明等参加推进会。 当天,与会人员在市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后宅街道曹村德胜景区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和大陈镇郎坞村太阳能垃圾房,对两村开展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学习。 曹村位于德胜景区山脚,总人口1660余人,其中外来人口700余人。近年来,由于曹村外来人口激增和农家乐的兴起,给德胜景区周边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造成很大压力。今年1月,在后宅街道的帮助下,曹村开始探索一条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建成并运行德胜景区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可处理垃圾经过设备自动粉碎、固液分离、油水分离等程序后,产出废油脂、废干渣,减量效果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垃圾清运和处理成本。此外,经处理后的废干渣和废油脂,通过先进工艺可制成有机肥和生物柴油,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效果。 在后宅考察时,市委书记李一飞指出,我市目前开展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其前提是垃圾进行分类后再处理。垃圾分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广为宣传,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当中。在此基础上,政府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调研,科学决策,有目标有选择性地选取合适的终端设备进行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利用。 与后宅街道的做法不同,大陈镇分类生活垃圾普遍采用太阳能垃圾房堆腐处理。已投入使用两年的山府村太阳能垃圾房处理垃圾能力显示,原先两天就要往外清运垃圾一次,现在只需一月清运一次,而且经堆腐处理的垃圾,还能作为极好的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我市于去年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场会上,市委副书记葛国庆充分肯定了大陈、后宅两地的试点工作。她说,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抓好规划制定、项目建设、管理网络和机制构建工作;要突出重点,锁定目标,迅速行动,一手抓源头端分类减量处理,一手抓处理终端的资源化利用,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
GMT+8, 2025-7-24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