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新产业、新业态继续加快发展,社会民生继续有效改善,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日前,市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和金华市1.2和1.3个百分点。那么,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亮点有哪些? A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化 今年以来,以技术高、业态新、需求旺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继续较快发展,促进了我市产业的发展和优化,也带动了义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 前三季度,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据统计,全市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7.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为18.3%、6.6%、12.5%;其中,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二季度均提高0.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未见明显改善和工业经济总体低速运行的情况下,我市企业通过开展产品研发和创新,积极适应和谋求发展,产品创新驱动取得实效。”市统计局总统计师何永亮介绍,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9.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0.1%,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B创业创新主体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我市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而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和氛围进一步浓厚,我市不断涌现出充满活力的新市场主体。 前三季度,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内贸零售交易额410亿元,同比增长32%;内贸B2B交易额151亿元,同比增长51%;外贸零售交易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3%;外贸B2B交易额317亿元,同比增长53%。国内快递日均出货133万票,同比增长40%;跨境快递日均出货40万票,同比增长23%。 此外,借助义乌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义乌跨境电商申报、通关时效得到了大幅提升,义乌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根据义网通数据显示,随着义乌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累计出口业务申报量已于10月13日首次突破1000万单整数大关,当天出口申报量达到9.2万单。截至10月14日,实际出口申报量达到1011.2万单。 在我市丝路金融小镇和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业态带动下,加上“五证合一”等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推进,我市创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新的经济体大量增加。根据市场监管局资料,前三季度,全市新设立企业8416家,同比增长6.3%;新设个体工商户33978家,同比增长5.0%。截至9月底,全市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32163家,同比增长63.9%,前三季度新增21432家(其中个体户15426家),同比增长143.3%。 C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我市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50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916元,同比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13元,同比增长10.4%。从分项收入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速有所回升,电商带动经营性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速,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市财政民生支出稳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市财政预算总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6.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3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高于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速1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增速分别达到14.3%、10.5%、18.6%和27.4%。 前三季度,我市就业形势总体较好,社会保障继续加强。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58人,完成年度目标85.2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3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15人;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2%。9月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3.76万人,比年初新增3.49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员42.64万人,新增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39万人,新增2.1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38.82万人,新增2.49万人。 |
GMT+8, 2025-5-14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