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着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昨日,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主题系列活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题峰会交流发言专场,三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代表与我市副市长王新锋开展交流,共同探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车联网将是物联网驱动力之一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了很多次的巨变,美国硅谷资深企业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吴薇博士认为,现在我们又面临着两个技术领域变革,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另一个就是物联网,吴薇博士把它们称为“改变人类下一个十年的巨大根源”。 吴薇说,物联网的每一种应用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现在看来,车联网是最有可能产生大效益的应用,也是物联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为什么呢?吴薇以“智慧公交”一体机与云平台的研发与应用为例。“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公交’中,可有效的解决车辆检测、乘客互动、车辆信息安全联网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实现公交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的应用还能盘活大数据,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移动通信网络将承载工业4.0 工业4.0的浪潮即将来临,新兴的技术将渗透到工业的各个方面。这将形成一个灵活度高,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中国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毕奇认为,工业要实现向智能方向的转型,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 工业4.0对于移动通信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它与“两化融合”息息相关。毕奇说,在4G的发展乃至下一代移动通信5G的研究中,移动通信领域已经接触到类似的概念,而对工业4.0的实践反过来有助于移动通信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在毕奇看来,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一个杠杆,人工智能和移动通信的融合,是未来服务的关键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发展空间,将是支撑和贯彻“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手段。 设备智能化及生产制造是迈向工业4.0重要一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创新2.0时代的转变为工业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七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彭秀东说,“工业4.0”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提出,是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融合,构建出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 实体物理系统”。它把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在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基础上,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彭秀东说,生产制造工业4.0有生产装备高度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管理全程信息化(软件化)、生产柔性化和销售采购互联网化五大特征。在迈向工业4.0的过程中,设备智能化以及生产制造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义乌发展信息产业有良好基础 副市长王新锋在听取三位专家发言后说,义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国内加工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的重要一环。作为经济新常态下主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首批践行者,义乌正积极谋求市场转型、产品转型、人才提升。 就信息产业发展而言,王新锋说,义乌有发展数据产业的基础,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可提取、梳理和整合,是打造模板城市的最佳选择。 |
GMT+8, 2025-5-9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