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计划,以史上最大力度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 5年内,对创业、创新、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的奖励资助……去年,我市出台了备受关注的“义乌英才”计划。据悉,这是义乌迄今为止出台的扶持力度最大、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才政策。 市委出台的《关于实施“义乌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指出,力争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培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领军人才30名;引进培育符合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重点创业团队20支、创业人才100名;引进培育能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100名;引进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50名,努力把义乌打造成为充满活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贸易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 该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的扶持政策。如,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经专家评审后,5年内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资助,对于特别突出的人才,可一人一议,上不封顶。 专才特聘,两年引进 161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我市在人才招聘方面积极创新举措,变被动为主动,变“等上门”为“送上门”。 去年2月份,我市举行了“专才特聘”签约仪式,80多位来自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名校优生”在义乌签约落地,由此开启了我市的“专才特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近两年“专才特聘”系列活动共为我市引进161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88人。 相对于一般的招聘活动,“专才特聘”不仅专业要求更明确、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显著,还切实改变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上的“被动”和“等上门”状态。一般来说,每年的十一二月份是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也是各大用人单位的黄金“抢人期”。近几年来,每逢这个时候,我市相关部门就会组织部分事业单位开展“专才特聘”高校行系列招聘活动。 化被动为主动,“专才特聘”不仅充分激发了各用人单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有效拉近了人才供需双方的时空距离。活动开展期间,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入校招聘,现场与应聘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和洽谈,双方直接“亮牌”,告诉对方“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如果彼此条件都符合就可以达成“牵手”意向。 对接活动,力促海内外专家高端项目“牵手”义乌 在11月7日举行的旅外博士专家高端项目对接活动上,40多位旅外博士专家携带相关技术和项目,与我市120多家企业进行洽谈对接。据不完全统计,该活动初步达成项目合作意向51个,现场达成合作意向9个。 据悉,这是近年来我市一年一度的品牌“对接活动”。该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力社保局共同主办,包括招才引智推介和高端项目对接洽谈两个环节。在推介环节,主办方会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组织部分平台机构进行宣传推荐。到了对接环节,博士专家现场摆台,企业定向来洽谈。一边是带着高端项目来义乌寻找资本对接、落地企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边是对人才和项目无比渴望的本土企业及投资人,双方都带着目标和诚意在这里寻求“牵手”的可能。 11月15日—16日,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题峰会在我市举行。近年来,我市的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国家和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有三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三位专家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会上,几位专家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奖励,浙江“千人计划”义乌产业园也同时授牌。 在主题峰会期间举行的项目对接洽谈会上,40名“千人计划”专家带着项目现场与80余家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项目对接和洽谈。 首批“义乌英才”计划政策兑现仪式 |
GMT+8, 2025-7-30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