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标配500瓦功率的光纤切割机,一分钟可切割15至18米;一台水晶3D激光内雕机,两分钟即可雕刻完成一个200立方厘米的水晶工艺品;一台桌面级3D打印机,原本需要一周时间完成的普通产品手版,20多个小时就能完成……
走进浙江圣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似乎随处都能看到与速度在竞赛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也成了“圣石激光”傲视整个激光内雕行业的资本。
激光内雕,被称为工艺玻璃深加工行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它占激光应用领域的比例并不高,但在这个行业,“圣石激光”的市场占有率却高达60%以上,所产设备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产值更是连年翻番。
这家成立不到10年的企业,凭什么一跃成为行业领导者?就是坚持一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追求技术创新。
大胆技术革新 新品异彩纷呈
2006年,激光3D内雕技术在国内市场尚属空白,市面上的玻璃雕刻大多采用硫酸腐蚀或气枪喷射金刚砂。来自武汉的小伙卢巍看准这个时机,带着不到10人的研发团队来到市场潜力巨大的义乌,创办了“圣石激光”,向激光3D内雕技术发起挑战。
当时的激光3D内雕技术较为落后,不仅速度慢、精度低,而且只能雕刻小件的玻璃。为突破这一技术,卢巍带领研发团队开始技术革新,在激光速度、软件大数据运算、数控机床精度、控制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使激光3D内雕技术从原先的每分钟3000点提高到240000点,精度从100DPI提高到了800DPI,就好比手机分辨率越来越高清。
通过技术创新,“圣石激光”研发生产的设备领域也越来越广。从最早的激光打标机,到激光3D内雕机、大幅面平板玻璃激光内雕机,再到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无不跟随市场发展需求。“大幅面平板玻璃激光内雕机,是专门为工业玻璃生产而设计的,噪声小、速度快,而且雕刻精细,这个设备可以说是我们首创,目前在全国,能够生产这套设备的厂家还很少。”卢巍说,在刚刚结束的2015中国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上,他们重磅推出了两个当家新产品——— 水晶3D激光内雕机和大幅面平板玻璃激光内雕机,受到市场广泛好评,收获大批订单。
为支持企业创新,“圣石激光”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少于200万元,而且保持每年20%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公司每年至少有2个新产品研发出炉,目前拥有6项专利,4个软件著作权,3个省级新产品。
紧扣市场需求 引领行业潮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驱动创新升级。目前,“圣石激光”把企业研发目标锁定在了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小组,以项目推进设备投产。
“对于激光切割机的研发,其实我们起步并不算早,现在市场上也有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值得我们去开拓。”企业切割打标事业部经理陈才说,激光切割机应用广泛,小到一个戒指,大到航天切割。目前,“圣石激光”花了大半年时间研发的第二代激光切割机已经投产。
3D打印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迎接3D打印时代的到来,“圣石激光”把3D工业打印、金属打印作为未来企业的突破方向,并把其应用于数据开模等实际生产中。“这将成为‘圣石激光’拥抱工业4.0的前沿阵地。”卢巍说。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消费级3D打印机已经投放市场,并已广泛应用于工艺品生产、教学教研等领域。在卢巍看来,这种3D打印机前景非常广阔,未来还很有可能成为家庭的一份子。
据悉,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圣石激光”还准备建立国内首个3D打印博物馆,明年计划完成。“10年前,公司刚成立时,仅在后宅街道租赁了300平方米的厂房,因为企业规模较小,很多欧美客户都不敢下单。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实力不断壮大,现已拥有近8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上个月,公司还申请了新三板挂牌,预计年底前可挂牌。”回顾公司10年发展历程,卢巍满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