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铺设各类“实战台” 让更多“蓝领”凭本事出彩

2015-12-17 10:33

摘要:  昨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在刚刚公布的省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中,我市的“王关根技能大师工作室”榜上有名,并获得省里15万元的扶持资金补助。这份荣誉是对该工作室的莫大肯定,也是对我市技能人才工作的 ...

 昨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在刚刚公布的省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中,我市的“王关根技能大师工作室”榜上有名,并获得省里15万元的扶持资金补助。这份荣誉是对该工作室的莫大肯定,也是对我市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种激励。

  如果将人才结构比喻成金字塔,技能人才就是支撑高塔最坚实的“塔基”,它的厚度直接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这几年,从中央到省里再到各地区,从政策到行动,对技能人才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义乌也不例外。今年,我市在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机制、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措施等方面,或创新,或突破,有政策支持,有资金奖励。

改 革

人才评价权“下放”至企业 35名印刷工成为首批“尝鲜者”

  今年6月,我市印刷业协会组织了平板印刷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评委会通过打破传统的考核鉴定模式,对印刷行业内成员企业的35名印刷工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行业的评价标准相融合的方式进行自主评价。据悉,这是市人力社保局实施企业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职能转移后,开展的首个由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由此开启了我市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之路。

  之前,在员工评定技能水平问题上,义乌不少企业都有类似的困惑:有些经政府部门考评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其实际水平与生产岗位要求有时并不相适应,有名不副实之嫌;另一方面,企业想要重用的技工骨干,有些却因为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因素,无法取得资格证书,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影响工作积极性。

  如何让人才与证书划等号,让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当务之急是打破原有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创新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我市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当人才评价权“下放”企业后,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培养和发展一批实用型人才,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技术人才也可以通过自主评价平台,实现“加薪晋职”。

  据了解,除印刷行业外,我市还新增跨境电商、袜业、饰品三个行业自主评价单位。其中,通过自主评价,有5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62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

补 助

连续两年发布“紧缺(工种)目录” 已有295人领到90余万元政府津贴

  继去年后,今年我市第二次发布紧缺职工(工种)目录,确定加工中心操作工等5大类36个职业(工种)为我市2015年紧缺职业(工种)。同上次相比,今年的紧缺目录删去了维修电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服装缝纫工等十一个工种,新增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木雕工等7个工种,首饰设计师名称调整为饰品设计师。

  根据规定,在紧缺职业(工种)一线岗位工作,而且所在企业实行技能等级薪酬制度的高技能人才,每人每月可领取的“政府津贴”标准为:高级技师500元,技师300元;对我市企业职工及社会人员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单位,按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分别给予高级技师1000元、技师600元、高级工300元的奖励;义乌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承担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或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实训的,按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给予上述标准两倍的奖励。

  今年3月份,市人力社保局开始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发放2014年度义乌市紧缺职业(工种)政府津贴,对符合条件的培养单位发放2014年度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奖励。据了解,共有100多家单位的300多人申报政府津贴,7家培训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申报培养贡献奖励。截至目前,90.57万元的政府津贴已全部发放到295名(人次)高技能人才手中;22.49万元的奖励也已发放给8家公共实训基地、培训机构、企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人力社保部门还审核技能人才积分入户18人,技师以上人才子女入学7人,技能人才购房补贴20余人。

平 台

力促校企合作求共赢 10名技能大师与4所职业院校“联姻”

  今年6月12日,我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校企合作签约仪式。鲍正浩等10位技能大师与浙江机电技师学院、城镇职校等4所职业院校签署了协议。此举标志着我市服务金蓝领、服务技能人才工作又有了新手段、新平台。对义乌职业技能人才工作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推进。

  其中,4所职业院校将聘请签约技能大师兼任学校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让该校学生学习技能大师的绝招绝活;建立由企业、技能大师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开发专业课程引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度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另一方面,签约的技能大师将采取师徒式、订单式的形式为学校培训技能人才。据介绍,参与签约的10位技能大师涵括汽修、木雕、数控、机修、电气、电子商务等领域,大多是省级首席技师或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班人。他们大多在企业工作,是企业的技术骨干,除了技能大师的身份外,有的还是企业负责人。

  如果说职技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公共实训基地则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孵化器,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这几年,职技院校依托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方式,每年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8000人次以上。

实 战

铺设各类“实战台” 让更多“蓝领”凭本事出彩

  这些年,我市几乎每年都会围绕现代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广泛开展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发现和培养一大批技术能手,激发广大劳动者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

  11月份,我市举行了近二十年来的首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其他职业技能比赛相比,本次大赛的奖项力度较大,其中,架子工项目团体及个人的一等奖分别为8000元和3000元。除了物质奖励外,获得此次大赛综合成绩前三名的选手,由市人力社保局授予“义乌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市总工会授予“义乌市技术标兵”荣誉称号,理论和实操成绩均合格的,颁发相应职业(工种)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共举办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工种)项目2项、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工种)项目10项,还首次承办了2015浙江省时尚饰品设计制作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义乌)国际时尚产业(饰品)创新创业大赛。

  这些大赛吸引了广大一线工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许多技能人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不少参赛者平时在车间里大多默默无闻,通过在技能大赛上的自我展示,不仅凭手上“功夫”获得荣誉、拿了奖金,人也变得更自信,在企业的晋升和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除了企业一线操作工外,职业院校也会选派优秀学生参加,不少佼佼者还因此接到企业的“橄榄枝”。

“兵支书”冯泽权:扎根乡土 诠释军人担当  快递员:用汗水编织城市便利网  “宣教+实操”共筑防溺网  暑期学消防 安全记心中  2025年“暖冰箱”公益活动清凉上线  

义乌网

GMT+8, 2025-7-31 08: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