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下旬,仙居县一位七旬老人在山中迷路,失联多日。当地救援队多方搜救无果。危急关头,一抹显眼的“义乌红”出现在大山深处,一个晚上,将老人从迷途中解救出来;
今年下半年,赤岸发生两起老人在山里迷路事件。危难时刻,这抹“义乌红”活跃在义南山区,将老人一一找到;
11月13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了丽水雅溪镇里东村,30多条鲜活的生命被埋在地下。第二天上午,这抹“义乌红”赶赴灾难现场,奋力施救;
……
其实,在浙江省内一次次的紧急救援活动中,都有一抹耀眼的“义乌红”在闪动。
它就是身着红色救援服的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全体队员。
对他们来说,灾难就是动员令,灾情就是集结号。
于他们而言,解百姓于危难,除群众之痛苦,是希冀,是承诺,更是职责。
1一次救灾归来,“义乌红”始萌动
危难时刻,总有一抹“义乌红”在闪动。短短一年多时间,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会长方为成。
很多人学而优则仕,他却商而优则公益。
作为商人的方为成,2012年获得“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殊荣,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同时,他还是义乌市政协委员,市市场监管局个协理事、监督员,市环保局行风监督员,并荣获义乌市民心中的十大活雷锋称号,金华市道德模范称号,被省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评选为“最美浙江人”。
成立民间救援协会之前,他最大的爱好是户外运动,也因此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促使他们下决心成立救援协会的是2013年发生在余姚的洪灾。当时方为成作为服务驴友的山地救援队队员,自发前往余姚,参与抗洪救灾。
由于技术不专业,缺少救援工具,很多任务都无法参与。救灾归来,成立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念头,就开始在他脑海里滋长了。当他把这个提议向朋友们道明的时候,得到大家一致的支持。他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愿意加入协会,并从资金、装备上给予大力支持。
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于2014年4月26日成立,业务主管单位系共青团义乌市委,属民间公益性质救援团队。主要参与义乌及周边2小时以内区域的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救助和社会公益救助服务活动,整合民间各种救援资源开展救援技能培训,收集紧急救援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协助政府开展救援。
协会成立后,其中的理事、副会长以上成员,95%以上都是方为成交往多年的朋友。然而,方为成的重情义却是理性的,讲原则,纪律严明。他不经意间讲起,他的一个企业家朋友参加了协会,但屡次缺勤,被他劝退;还有个企业家朋友想要谋个理事、副会长职务,愿捐资数十万,被他严词拒绝。他认为,加入协会必须要团结一致做实事,不务虚,不作秀,不为私利,一切工作都必须在公益的基础上开展。
2一颗颗爱心凝聚,“义乌红”更耀眼
“协会一系列荣誉的获得,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离不开全体会员、义乌企业家及相关部门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方为成说,秘书长包海刚、核心成员金晓东等队友,是协会的中流砥柱,新虹家电、復元医院、飞豚电子科技、贝克曼集团、张小红医疗美容医院等企业给予了协会很多帮助,团市委、应急办、人武部、民政局、红十字会、体育局、消防支队等,对协会成长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今,协会与各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并为广大市民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知识及技能培训,在关键时候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城市、山地、水上等专业救援,保证义乌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介绍,协会现有会员279名,其中党员45名,团员37名,政协委员6名,退伍复员军人(以消防兵种为主)57名,并有相当数量的资深户外运动人员、专业搜救人员、红十字会志愿者、持证医护人员、持证无线电专业人员等骨干力量。
协会救援部门下辖户外专业搜救队、水上救援队、机动救援队、通信保障队及后勤保障队,并设有人武部应急机动排、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同时与应急办、防汛办、雷达站建立合作平台。
协会已列入省民政厅救灾协会副秘书长单位。截至目前,协会已配备有2架美国罗宾逊R44型直升机(其中一架为水上可起降直升机)、2架罗宾逊R22型直升机、1架大型贝尔407型直升机(所有起飞审批手续齐全)及3个挖掘机及推土机团队(仅各型号挖机就多达16台)、30余辆越野救援车。另外,协会还拥有猛禽救援照明车、通信作战指挥车、装备拖车、冲锋舟、摩托艇等一大批户外专业救援装备。
3一次次公益活动,造就良好口碑
协会成立后,参与民间救援及协助政府部门工作的事迹不胜枚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4年5月18日,协会参加由市政府牵头、体育局承办的浙江省“赤岸西海自行车公开赛”的救援保障工作,协助政府救援了多名受伤的参赛运动员;
2014年六一儿童节和端午节,协会获悉华溪森林公园有老人失联,大家马上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组织50多名专业搜救队员,并邀请东阳救援队、武义救援队等兄弟单位共同参与搜救;
2014年8月24日,协会参与完成义乌市五水共治环保骑行活动的保障任务,多次启用直升机进行航拍及宣传活动;
2014年国庆期间,协会出动大型平板汽车和大型挖掘机赶赴义乌某部山区营地,免费为其平整坡地、开采阳光照射通道,解决了该部队存在几十年无法解决的住所简陋问题,受到驻军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2014年10月18日,协会队员在德胜岩景区协助后宅街道开展清除垃圾活动,队员们利用携带的专业设备,发挥自身优势,翻山峦、下沟坎、攀悬崖,将游客遗留在景区的垃圾清理干净。
一次次的公益活动后,协会声名鹊起,受到本市及市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金华电视台、金华日报、浙江在线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4一个个温情故事,正在不断演绎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义乌红”的身影。
2014年8月21日,丽水洪水漫城。获知情况后,协会立即组织20多人的水上专业救援队,配备水陆两栖车、冲锋舟等装备,不辞艰辛,赶赴丽水参与水上救援,救出了32名受灾群众。
仙居救援,让生命如花般绽放。2014年8月26日,仙居老人上山失联5天5夜。在其他兄弟救援队即将放弃救援之际,协会搜救队员凭着顽强毅力和绝不放弃的决心与勇气,费尽周折找到了失联老人。老人奇迹般的救回生还令老人的家属喜极而泣。村民们齐聚山村路口,报以热烈的掌声。
巧溪救援,风驰电掣。2014年9月4日,巧溪两老人上山采摘猕猴桃失联。救援队收到消息后立即出发,半小时即到达求救地点。如此神速让求援者及周边群众赞叹不已。
大陈八都救援,再立新功。2014年10月18日,协会收到讯息:一老人在大陈八都山区失联2天,消防官兵和当地村民出动几十人搜寻无果,家人焦急万分。协会立即派遣一支专业救援队参与搜救,当天下午救援队成功搜救到失联老人。老人的亲属见到老人的一刻泪流满面,感激万分并赠送锦旗到协会以示谢意。
冰冷的义乌江上,救援队员演绎了一段温情的故事。2014年12月2日,义乌江钓鱼矶公园附近有人投江。协会收到讯息后第一时间赶往救援,很遗憾投江者已经沉入江底未能生还。协会本着尊重死者的精神,马上从东阳救援队借调了价值40多万元的水底搜救机器人进行搜索,最终找到死者遗体。协会专业队员季鸿复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冰冷的江水中徒手把死者打捞上岸,让死者亲人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协会自成立以来,仅在深山就成功搜救出14名生还者,多次不同地点共搜寻到遇难者23名。
5一幕幕感人片段,是对生命的尊重
11月14日早上9时许,方为成得知丽水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38人被困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省民政厅,要求带队赶赴现场参与救灾,获准后立即启动一级救援预案,半小时内组成第一梯队由吴志坚带队向里东火速出发。同时,方为成安排直升机组成第二梯队,于当晚赶赴灾难现场,通宵参与救援。
协会救援队第一时间用挖掘机挖开滑坡山体,打通生命通道,又连夜挖开堰塞湖导出积水,给整个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从14日中午12时到滑坡现场开展救援,到18日下午,成为灾区最后一支民间救援力量,再到19日下午1点半找到最后一名遇难者的6个日夜里,协会救援队员24小时不间断奋战在救援一线。协会总共派出7个梯队56名专业队员81人次参与救援,每个梯队轮值一天一夜,总共搜救找到13名遇难者,挖掘土方量达2万余立方米。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片段:
第一梯队队长吴志坚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到达现场后连续奋战了两天两夜,与第三梯队交接任务时已是满眼通红,腰都直不起来。交接完毕,他一头扎倒在车上躺回了义乌。然而他人在义乌心系灾区,仅在义乌休息了一天,又主动请缨,回到救援第一线……
协会副会长陈建平得知灾情后,毫不犹豫地调集工地里正在施工的两台大型挖掘机赶赴灾区,同时调来4名经验丰富的挖机师傅。为此,他每天损失的工程收入就在3万元以上。
队员赵佳,为了不让遇难者家属留有一丝遗憾,把自己的身体“绑”在挖掘机上,充当挖掘机的“眼睛”,时刻关注挖出的泥土下面有没有生命迹象,有没有遇难者,往往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下挖机时握着挖机抓杠的手被震得麻木而无法抬起。
整个救援过程中,方为成、包海刚等始终坚守阵地,以身作则,带领队员奋战在救援第一线。望着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灾难现场,方为成和队友们每一步都走得无比沉重和艰难。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救人,尽最大的努力,救更多的人!
本着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每发现一具遗体,队员们都会肃立、脱帽并鞠躬默哀。
生死不离,是生者对逝者的尊重,是义乌每一位救援人员对山体下受灾群众的承诺和誓言。
“义乌救援力量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浙江省军区政治部领导高度评价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组织有力,是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队伍。
11月20日上午,丽水市四大班子领导及闻讯赶来的镇村干部群众100多人,为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队员们送行,感谢他们在救援抢险工作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是他们的连续奋战,极大地提升了抢险效率,取得了突出的搜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