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迎来开门红。在新年首个工作日,看着国际陆港园区国内物流中心、“义新欧”公路运输中心项目顺利开工,作为重点项目征迁工作一份子的稠江街道官塘工作片主任许永刚满是欣喜。
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背后,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攒,当中凝聚着征迁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我市重大项目征迁工作“主战场”,稠江街道坚持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面貌和交通环境开辟了新天地。
一种速度令人称奇
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广大居民共享城区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宜居梦”。2015年,稠江街道征迁任务十分繁重,包括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陆港集团、城投集团等大大小小52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
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全力配合好各项项目建设,稠江街道征迁工作人员发扬“白加黑”、“5+2”精神,自我加压,铆足干劲,一心扑在征迁工作第一线。他们顶烈日、冒风雨,嘴唇说裂了、嗓子讲哑了、眼睛熬肿了,仍然坚持工作。许永刚开玩笑地说:“只要有征迁任务,我见村民的次数比见家人还多,一连数天都可能吃不上一顿家常便饭。”
白天在清表现场,晚上在村民家里,为的就是一鼓作气,迅速推进征迁工作。就拿刚刚开工的国际陆港园区国内物流中心来说,街道从2015年11月接到征迁任务,就立即启动了“明确工作任务、明确人员责任、挂图作战、限时推进”的工作方法,以“一周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快速推进,在12月30日前就完成土地清表,创造了街道征迁工作有史以来的最快速度。
一种创新势如破竹
征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面对所涉征迁项目时间紧、数量多、任务重的情况,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街道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还创新了一套“三前工作法”。
“从坐等办公室下达征迁工作任务,到提前对接,提早了解规划项目。这样一来,我们的征迁工作就能实现从被动到主动,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前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庆明介绍,“三前工作法”,即排查矛盾问题在前,提前对村里进行摸底,对村民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提早进行解决;征迁宣传动员告知在前,一旦获悉有征迁的规划,及时对征迁村进行开会动员,让村民尽早了解项目内容、政策等,打好“心理防御针”;政策处理在前,如林果木、坟墓的搬迁处理,涉及拆迁房屋农户的情况了解等。
这样的创新,如今在稠江街道被很好地运用。在国际陆港园区国内物流中心这个项目征迁工作中,街道早在6月份就提前进行了解,并在涉及到的征迁村召开两委会,对村民进行告知动员。随后,街道组织力量,对征迁村内的林果木、坟墓等进行提早处理,大大提高了征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