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义乌市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评估反馈会在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市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工作通过现场评估。省评估组组长、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充分肯定了义乌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的各项工作。
市领导盛秋平、林毅、葛国庆、王迎等先后出席评估活动,并向评估组汇报相关情况。
省评估组广泛听取了我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深入25所学校进行现场检查,详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台账,根据相关规定,逐项打分,他们对我市的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也希望义乌今后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第一”的精神,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积极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县,并通过全国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以下工作具有显著的“义乌特色”———
积极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实施特色课程、高效课堂、中考制度、民办教育、国际教育等改革,创新流动人口、外籍人员子女入学机制,每年解决随迁子女就学5000人以上,并引进大连枫叶、台湾再兴、上海复旦、浙师大附幼等教育品牌,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义乌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集团化办学,先后组建6个教育集团、7个教育联盟;开展教师制度化交流,近两年交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近800人,有力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始终注重提升教育内涵。积极发展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地方课程,有62所学校的82个项目被评为传统特色项目,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已成风尚,美丽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遍地开花,社会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蔚然成风。
不断强化教育投入保障。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扩建、改建学校70余所,投入资金超16亿元。
市领导在评估反馈会表示,将认真抓好省评估组的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以改促建,聚焦核心环节,确立更高目标,在学校标准化、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资源拓展等方面,加大整改力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重视城乡幼儿园建设,推动公益性、普惠性发展,创新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在创建浙江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基础上,乘势而上,率先成为“浙江教育现代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