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义乌龙灯文化源远流长

2016-2-19 12:11

摘要: 元宵佳节临近,我市各地开展的迎龙灯活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不论是在广场、街道,还是在大型的舞台欣赏龙舞,从它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里,上下翻腾的滚动中,都可感受到一种民族的精神。这也能让人们多少领略一回迎龙 ...


元宵佳节临近,我市各地开展的迎龙灯活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不论是在广场、街道,还是在大型的舞台欣赏龙舞,从它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里,上下翻腾的滚动中,都可感受到一种民族的精神。这也能让人们多少领略一回迎龙灯的含义,感受到义乌迎龙灯活动的文化内涵。

  我市迎龙灯历史悠久,在民间就流传着“先有木龙头,后有乌伤郡”的俗语,说明早在乌伤县形成之前(公元前222年)就已经有了它。它就是稠城街道胜利社区的“西隅龙祖”——— 人称“西门老龙”。据市有关部门在2005年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市共有板凳龙、布龙、竹节龙等各种龙灯430多条。

  义乌的龙灯大多为板凳龙,龙头、龙身、龙尾和“宫殿”用樟木雕刻而成,大小形态根据当地传说来设计。龙头,俗称灯头,长约2米,最长达3米多,翘首曲身,含珠舞爪;龙尾长约1米,与龙身分开,雕工精细,朱漆描金,神态活现。“龙宫”分设两殿,呈多层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碧瓦红柱,浮雕壁画点缀其间。龙头、“宫殿”下托以木板,上建有支架。龙身均由板凳连接而成,每块木板长约2米,宽约20公分,一块木板即称为一“桥灯”。“桥灯”通常有数百桥灯板,多者可达千余桥,绵延四五里,蔚为壮观。

  新春迎龙灯,首先洋溢着亲情、人情和乡土之情。早先,人们迎龙灯是出于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平安的民间民俗活动。同时,龙灯还象征着旺盛和繁衍。义乌方言中“灯”与“丁”谐音,在“龙王”前添一盏灯,有添丁加口之意,故每逢迎龙灯,灯头后最先安排的是“子嗣灯”,往后才是“百家灯”。龙灯越长,越说明村庄人丁兴旺,来观看的四邻也就越多。

  新春迎龙灯,人们乐开怀。义乌人民用迎龙灯这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义乌这种自愿、喜庆、协调、活泼的迎龙灯活动,从中也透露出民间所持有的分合自如、相互合作的“板凳龙”文化。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亮相义乌  纸载春秋 百年回响 从地契收藏看义乌契约精神  从一场球赛看溪干村的乡村蝶变  临床技能大比拼  “兵支书”冯泽权:扎根乡土 诠释军人担当  

义乌网

GMT+8, 2025-8-2 00: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