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4000多平方米的违建已经拆除了大半。”福田街道毛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帮跃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4000平方米违建成“焦点” 国贸大道紧挨毛竹园村而过,村中一排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临时构筑物成为了一处格外吸引眼球的“灰色风景”,也成了“大拆违”行动中的一个“焦点”。不过,拆除工作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毛竹园村是全市“移民第一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八都水库兴建,原苏溪毛竹园村的数十户村民迁移到此。他们为了表达对故土毛竹满山、溪流淙淙的留恋,新的村庄依旧使用“毛竹园”村名。2006年,省重点工程——— 丽水滩坑水库建设,毛竹园村敞开怀抱,热情接纳了13户共20人的滩坑移民。当时由于这部分移民新房暂时没有建成,村里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村边建起了15间临时用房,作为移民的过渡性安置用房。两年后,滩坑移民陆续搬进了新房。村里考虑到集体经济薄弱,于是就以每年13万元的租金将过渡性安置用房出租给一黄姓企业主,租期十年(后因企业发展需要,业主又增建了一些构筑物)。租金也成为这个移民村集体经济最大的来源,兴建通村公路、创建、完善维护基础设施……每年的租金全部用在了村里的生态文明建设上。 毛竹园村的村民全是移民,发展生产的基础较弱,全村只有30多亩耕地,后又因涌金大道、国贸大道建设需要,一半多的耕地被征用。因此,这些租金,对毛竹园村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 为了城市的形象忍痛“放手” 今年6月,毛竹园村这处共4000平方米的构筑物再次被列为道路两侧环境整治的重点。 虽然,镇、工作片以及行政执法等方面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国贸大道两侧环境整治的消息通知毛竹园村,但村民们早就从相邻几个村3万多平方米违建被拆除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凌厉之风。 在一次次的变迁面前,毛竹园村人勇敢地面对,展现出毛竹一样挺拔向上的力量,那这次呢? 李帮跃无法忘记第一次召集村民代表商议拆除违建的场景:那天晚上,十多位村民代表面对面,默默坐在一起,谁也不愿意说话,就像当年舍家外迁的场景一样。许久,大家才道出了心底话:这是村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拆了怎么办?另外,租期还有半年多到期,哪来的钱去补偿? 在大局与“小家”利益面前,毛竹园村两委和村民又一次选择了前者。针对有极少数村民一时不能接受拆除,联村干部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道走进村民家中,说理名义,谈情交心,最终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村民的无私支持让拆除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租用企业的搬迁又成了心头大事。按照合同约定,租用期要到今年年底才满,况且企业生意一直很红火,为了美化这处“厂房”,企业主也先后花费数万元进行了更新改造。想不到在与企业主沟通时,企业主的决定出乎大家的意料:“支持拆迁,企业所需的搬迁资金也不要村里贴补,原本增建的约1000平方米临时厂房我自己拆除……”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15间过渡性用房的屋顶已经拆除,附近原企业主增建的临时厂房已经由企业主全部拆除。在现场,毛竹园村干部说,这位老板真了不起!主动腾空厂房、拆除厂房,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 对于毛竹园村今后的发展,村两委干部正努力探索,街道、工作片以及相关部门也正帮助积极谋划。荷叶塘工作片的一位金姓干部说,在一次次利益调整面前,毛竹园村人那种像毛竹一样“节外无枝”的操守和面对困境刚柔相济的品格让人感动不已,一定集思广益、积极协调,继续帮助毛竹园村在美丽生活的征程上迈开大步。 采访将要结束时,李帮跃表示,拆除后的有效利用是他日思夜想的大事,期待在有关方面的扶持下,探索并实践“以项目带动村庄发展”的好路子,造福毛竹园村全体村民。 |
GMT+8, 2025-8-21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