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车道“灵活组合” “以前每次从復元医院出来到贝村路口掉头都会堵车,新科路上直行的车辆和城店路出来掉头的车辆堵在一起,互不相让。”市民王先生说,但现在不一样了,新科路口设置了一个“借道左转/掉头”专属车道,掉头车辆再也不会拥堵了。 记者了解到,新科路是连通国贸大道、万达广场、復元医院等最主要的一条疏解通道,早晚高峰期交通压力巨大,是义乌市最主要的堵点之一。针对该情况,7月份,交管部门结合现场道路条件和实际通行需求,充分利用有限道路资源,增设了一条“左转/掉头车道”。 “我们增加了掉头车辆的可通行时间,同时优化直行车辆的通行流线,两个月下来,交通拥堵明显得到缓解。”市公安局交管分局交通指挥大队副大队长关江峰表示。 为了充分挖掘道路资源潜力,交管部门多措并举,在路口大规模设置可变车道,目前城区路口可变车道已达29条,如福田路与银海路路口,三个方向都设置了可变车道。“可变车道设置后,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车流量,调整车道流向,最大限度地利用路口现有车道资源,均衡车流量,避免拥堵。”关江峰说。同时,在环城南路与佛堂大道路口、国贸大道与宾王路路口灵活设置信号相位,当另外三个方向都是红灯时,该方向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绿灯通行,减少车辆之间干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打破常规优化改造 “从副食品市场出来到西城路掉头,堵是常事。”说起以前下午回家时道路拥堵的场景,副食品市场经营户李女士直摇头。一直以来,副食品市场周边车流量都比较大,给西城路与绣湖西路路口的通行造成较大压力。李女士回忆道,每次晚高峰时段,从副食品市场出来的汽车需掉头时,车辆要横跨西城路辅道和主道,对西城路直行车辆影响很大,易引发交通拥堵。 去年年底,交管部门和城管委对该路口进行优化改造,今年6月下旬正式启用新的交通组织方式:将掉头车道设置在主道最右侧车道,用信号灯控制掉头车辆通行,消除掉头车辆与直行车辆之间的冲突;左转车辆和右转车辆均在辅道内,主道内禁止左转和右转;左转车需提前进入辅道,行至路口后根据辅道信号灯通行。此外,交管部门还在副食品市场进主道的开口处、西城路人行天桥附近主辅道分叉位置以及人行天桥附近公交车站点处都增设了提醒标志,避免驾驶员开错车道。“车道优化后,这个路口畅通多了,汽车在主道最右边车道就可以直接掉头,方便又安全。”李女士表示。 为了优化道路网、加快交通循环,交管部门和城管委还打通了西城路与戚继光路路口,在该路口、戚继光路与稠关一街路口增设交通信号灯,实行路口信号联动。“该路口的开通,分流了副食品市场来往于上溪、义亭方向的车流,再加上戚继光路的拓宽改造,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关江峰表示。 据悉,为了减少道路拥堵,从2016年开始,结合道路改造,城区许多道路上的掉头口被取消,在路口处专门设置了掉头车道及掉头信号灯,让车辆有序掉头。截至目前,义乌已拓宽路口57处,封闭掉头口58处,同步增设了37处掉头信号灯。记者还了解到,近两年交管部门倡导“慢行交通”,在道路改造时尽可能保留或增加非机动车道,并在路段上设置了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共67处。 实时监控及时解决 在整治交通拥堵的过程中,交管部门与高德地图合作,通过实时路况监控与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结合,第一时间发现堵点,加以解决。此外,交管部门还高度关注96150、市长信箱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提供的投诉和建议,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积极给予回应。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智能交通二期工程,待建成后,通过科技手段迅速发现堵点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我们也将更快地研究消除这些拥堵现象,同时我们交通管理的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市交管分局相关负责人呼吁,交通有序的前提是遵守规则,希望广大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观察标志标线,遇到路口主动减速,按照指示通行,不随意变道,文明出行,规则通行。 |
GMT+8, 2025-7-7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