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九载陪伴 坚守公益

2021-2-8 11:41

摘要: 在佛堂镇云黄山脚下,有几幢零星的房屋,隐在大山深处——这里就是塔山休养院。这里,2016年还住着近10位麻风病康复老人,慢慢地缩减到现在的4名,住进来时他们还是青葱少年,现在都已到迟暮之年。虽然已经康复,但 ...


在佛堂镇云黄山脚下,有几幢零星的房屋,隐在大山深处——这里就是塔山休养院。这里,2016年还住着近10位麻风病康复老人,慢慢地缩减到现在的4名,住进来时他们还是青葱少年,现在都已到迟暮之年。虽然已经康复,但他们久居深山不愿出去了。

通过对塔山休养院麻风病康复者持续多年的关注,义乌市寄语未来公益协会会长陈彩娟发现,处在封闭环境中的老人自卑、孤独,社会功能的退化与缺失,严重影响着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生命质量。“山的那边——走近麻风病康复者”是关爱一群曾患麻风病的老人的项目,通过“进山陪伴”“城市旅行”“模拟家庭体验”,帮助老人克服自卑、重拾自信,从而更好地恢复并融入社会。

暖心服务,慢慢打开老人心扉

这些年来,老人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却也离不开义乌市寄语未来公益协会志愿者的照顾。而休养院的老人们,也成了志愿者心头的牵挂。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来塔山休养院开展志愿服务,遇到恶劣天气尤其牵挂这里的老人。9年来,志愿者们经过一次次的努力,慢慢地让老人们打开了心扉。

1月24日早晨,阳光照进了深山里的塔山休养院,几位老人早早地坐在门口盼望着“亲人”的到来。

“爷爷,我们来给您理发了,理个清爽的发型过新年。”志愿者李建东来自江西,曾经营过理发店的他,自2017年以来,一直坚持为老人们公益理发,深受老人欢迎。

天冷了送冬衣、热水器,过年过节按时来和老人们吃团圆饭,亲自给老人理发和洗脚,带着老人出山感受义乌城市四季不同的美景与变化,甚至把老人们接到志愿者家里,体验家庭生活,以弥补血肉亲情的缺失……“山的那边——走近麻风病康复者”项目开展以来,老人们的笑容多了,人也开朗了。塔山休养院今年72岁的陈河海爷爷说:“以前啊,我们都是独来独往,自从来了这些志愿者之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真情陪伴,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陈彩娟与塔山休养院的缘分,还得从2011年说起。2011年,陈彩娟无意之中来到这里,老人们透过门缝张望着这个陌生人,见她朝着自己走来就连忙关掉房门。“因为很少和外面的人接触,他们比较害怕陌生人。”陈彩娟说,从那一次起,她决心打开塔山休养院老人的心门。

为此,她专门向陈河海了解老人们的情况,坚持定时去休养院看望老人:除夕夜,她给老人拜年;元宵节,她带领团队给老人做有“心”的汤圆;中秋节,她给老人们做月饼;重阳节,她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她发起成立“山的那边——走近麻风病康复者”项目,每月帮老人理发、剪指甲、洗脚……就这样,陈彩娟和她的团队慢慢拉近了与老人们的距离。

现在志愿者还没进休养院,几位老人就会远远地在家门口张望。他们变得无话不说,志愿者帮助老人们重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如今整个山坳充满了灵气,老人们会主动给来这里的孩子们讲村史,教孩子如何锄地与种菜,老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与自信。

据近3年的统计,该项目参与的志愿者达到2192人次,共开展了146场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0951.2小时。“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也希望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美好生活。”陈彩娟说。 

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亮相义乌  纸载春秋 百年回响 从地契收藏看义乌契约精神  从一场球赛看溪干村的乡村蝶变  临床技能大比拼  “兵支书”冯泽权:扎根乡土 诠释军人担当  

义乌网

GMT+8, 2025-8-2 1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