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著名诗选中的“义乌声音”

2021-5-16 10:44

摘要: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佳作,一般人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完所有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各类诗歌选集的涌现,更加“精准”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像《唐诗三百首》这类普及性的选本,在社会 ...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佳作,一般人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完所有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各类诗歌选集的涌现,更加“精准”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像《唐诗三百首》这类普及性的选本,在社会上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认可。

能够入选这类著名诗选,对于一位诗人来说,当然是种莫大的荣誉。义乌人杰地灵,这其中,就颇有些古代诗人,在著名诗选中留下了“义乌声音”。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自然是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骆宾王才情过人,名震诗坛。妇孺皆知的《唐诗三百首》中,有他的一首五言律诗《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前原本有一段序,但《唐诗三百首》限于篇幅,对序只能割爱。其实序文本就是一篇精美散文,与诗歌组成有机整体。若要体悟此诗的妙处,不可不读诗序。

此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那一年,此前当了十多年小官的骆宾王刚刚升为侍御史,因敢于言事,惹怒了武则天,遂遭诬陷,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他以蝉自喻,表达心声,感情沉郁,令人动容。

比《唐诗三百首》问世早,也同样广为人知的蒙学经典读本《千家诗》,则选了他的《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按多数专家的观点,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那年冬天,他即奔赴“慷慨悲歌”的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朝廷。因而《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在狱咏蝉》一年之后。

两首诗创作背景不同,但同样慷慨激昂,气吞山河,一咏三叹。“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正是这份感慨、沧桑与深邃,才有了骆宾王代徐敬业起草的那篇千古流传的檄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声苍凉尖锐的发问,让人想起了《在狱咏蝉》中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只是檄文更加激越,更加凝重,因为这里作者所抒发的,已不只是个人的命途多舛,而是深怀着对于社稷安危的忧虑和思考。

学术界倍加推崇的《宋诗选注》,收录了一代名将宗泽的《早发》: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钱钟书先生评价:“他(宗泽)的诗平平实实,并不在文字上用工夫。”读了一些宗泽的诗作,感觉虽多写行军作战,却没有“金戈铁马”的激昂与喧闹,文字大多浅白,意境常显悠闲,也难怪钱先生会说他“平平实实”了。等读到他那些言辞恳切、希望“天子”与军民一起抗击金兵的《乞回銮疏》时,心里突然被深深地触动了。

那一刻,笔者仿佛也明白了骆宾王与宗泽之间的区别:骆宾王骨子里本是迁客骚人,宗泽天生就要当国之栋梁。骆宾王将自己的一生都当成了文章来写;宗泽一辈子真正“用工夫”的,还是保家靖国的“胸中策”。

说到元代,义乌古人也留下了光辉的诗篇。《元诗别裁集》收录元代各种体裁的诗作619首,义乌黄溍一人占了21首。他那位生性淡泊、隐居乡野的学生金涓,以一首《云门道中》入选。在大学者黄溍先生笔下,绣湖、孝子陵、云黄山等家乡名胜显得亲切迷人、别具风韵,足见诗人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

清代朱梓等人选编的《宋元明诗三百首》,黄溍、金涓各有一首入选。

黄溍入选了一首七言律诗《夏日漫书》:

枕上初残柏子香,鸟声帘外已斜阳。

碧山过雨晴逾好,绿树无风晚自凉。

芳岁背人成荏苒,好诗和梦落苍茫。

羊求何不来三径,门掩残书满石床。

金涓仍是那首五律《云门道中》:

三月山南路,村村叫杜鹃。

白云千嶂晓,斜月一溪烟。

水冷长松井,春香小荠田。

何时移别业?来往绣湖边。

有明一代,义乌诗人亦是人才辈出。黄溍的门人王袆、儒将吴百朋及其子孙等,都创作了不少优秀诗篇。不过在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惜未见明代义乌诗人的作品入选较有名的诗选。清人所编《明诗别裁集》,共收录诗作一千余首,却无义乌人入选。黄溍另一门人宋濂(浦江人),以一首五言律诗《送许时用还剡》占了一席之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明末清初,“李清照式的人物”倪仁吉引起了诗坛关注。倪氏天资聪慧,诗文书画皆臻妙境,因早年孀居,作品多显哀婉苍凉。300多年过去了,偶然翻开她的《凝香阁诗稿》,诗卷中弥漫的那缕哀伤与愁闷,似乎还在默默倾诉着倪氏当年的点点血泪。清代沈德潜等人所编《清诗别裁集》,收录诗作多达3952首,倪仁吉以一首《题宫意图》入选:

调入苍梧斑竹枝,潇湘渺渺水云思。

听来记得华清夜,疏雨梧桐独坐时。

此诗清丽哀婉,细腻传神,感人至深。编者如此介绍倪氏:“工写山水,尝种方竹于庭,以自况也。有同志者,斫一竿与之。”或许,一颗聪颖孤寂的心灵,也只有在疏雨梧桐、簌簌竹声中,才能一时忘却生之愁苦,获得片刻的恬静与澄澈吧! 

高温来袭 “冰工厂”里制冰忙  文化满福田 甘霖润心田  现场监理工程师: 工程建设的“徒步守护员”  我市开展崇军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亮相义乌  

义乌网

GMT+8, 2025-8-7 2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