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物体大小和沉浮情况的关系我还是不太明白。”“没事,我们一起再来学一遍。”下课铃声响起,义亭小学303班的科学课结束了,朱洪兵老师走到小石头的课桌前询问课堂学习情况。得知他还有疑问,朱老师索性坐在小石头对面,将重难点又讲了一遍。 小石头的性格比较内向,他总会一不小心掉进自己的小世界,错过了课上的要点。作为小石头的班主任,党员教师王燕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与班上科任老师反复讨论沟通,决定将小石头列为班中的护助对象,制定护助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在义亭小学,像小石头这样有护助需求的孩子在每个年级都存在,他们当中有“学困生”、也有“行困生”。“不论是‘学困’或是‘行困’,都不是孩子们身上的标签,我们希望通过‘护助计划’,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学校课程教学中心负责人王小青介绍,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护助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科任老师为组员,发动家长、学生力量,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定制护助计划、多对一同伴结对帮助、定期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慢慢成长。 护助计划开展以来,除了接受组内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校内关爱。目前,学校已建成金华市示范性资源教室,旨在借助资源教室开展常态化活动,全力助力护助计划。 在给予孩子帮助的同时,护助计划也让老师有了变化。朱洪兵表示:“之前备课,我都是以绝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参照展开。现在备课,我会考虑到怎么上课才能让像小石头这样的孩子也听得进、学得会。”“最明显的应该是心态上的变化,之前看到孩子们学习不进去时,内心真的很着急,现在有了同事、家长还有‘小老师’的齐心帮助,我们相信所有的‘小花’都能绚丽绽放。”王燕萍说。 |
GMT+8, 2025-8-7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