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夜学,让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更强了;“廿钉姐”宣讲,让党史故事与百姓生活更近了;百场文明实践活动,让党史故事生动鲜活;智慧党建,给党建插上了数字翅膀,飞进党员群众口袋…… 3月以来,廿三里街道吹响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号角,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拨浪鼓文化、群团活动、干事服务充分结合,全面铺开“党史学习进万家”的画卷,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将其转化为奋进之力、服务之力,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红色课堂” 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党员的初心使命是什么?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俊生从党的光辉历程入手,通过街道老党员、优秀基层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身边的先进典型,详细讲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基层干部如何守住底线?街道纪工委书记张亮亮结合市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民用权、依规用权、阳光用权。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推进?街道优秀党支部书记李正浜结合李宅村实际,从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入手,讲解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措施。 “夜学课堂”是廿三里街道坚持了近三年的活动,每周三,街道全体干部工作员、各村社党组织书记在街道大会议室开展夜学。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后,夜学课堂增设了“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主题,由街道班子领导、党校老师、优秀党支部书记、老党员上台主讲,讲党史知识、讲红色故事、谈学习体会、谈工作经验,让党史学习教育稳扎稳打。街道青年干部孙鹏说:“通过班子领导和老书记们的现身说法,我深刻感受到初心和使命是具体的、实在的,对我们基层开展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这样的党课多讲几次。” 学党史悟初心,勇担当践使命。“讲好党史是当代党务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要让党史成为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到、感受得到的身边历史,让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可亲、可近的样貌,点燃大家学党史的热情。”廿三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党史学习不停歇,汲取力量不止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廿三里街道基层党组织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通过“夜学课堂”“万名党员进党校”和廿青春宣讲团、廿钉姐宣讲团、廿银龄宣讲团,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同时,组织辖区内各基层党组织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六个一”活动,灵活运用“党建+单元”、微信塔群等线上媒介推送金句、海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实践课堂” 用身边的党史激发奋进力量 “我年轻时,跟村里人外出做‘鸡毛换糖’生意,辛苦一整年最多能挣2000元。现在我在家里不干活,每月能领到养老金2600元,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何宅村文化礼堂,老党员金有正受邀给来自廿三里街道各村社的年轻党员讲述自己的奋斗史,回顾入党初心。连月来,廿三里街道组织开展“听老党员讲党史故事”活动,走访辖区改革开放亲历者,共同聆听老党员、“敲糖帮”的奋斗故事,追溯“鸡毛换糖”精神。“听了老党员的生动故事,我感受到学习党史的意义。”1993年出生的虞丰宾是廿三里街道屏石头村的党支部委员。他说,作为一名新上任的青年委员,一定认认真真学习党史,将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精神牢记于心,今后更努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记录他们的故事,重走发展的道路,截至目前,年轻党员已经走访了70余名“敲糖帮”。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少年群体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陶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两委把学校的活动资源放到村里,打造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观念、资源互补的新格局。“这是我们村的特色品牌——‘家校社’共育。”村民何国前自豪地说:“孩子放学后活动更丰富,不用困在手机、电视里,对孩子成长很有利。”4月30日,市关工委、教育局、团市委和廿三里街道共同签约了“家校社共育”活动,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联系、推动,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7月18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拨浪鼓创意市集”从西京村起航,将巡回在34个村社流动举行,集合党史学习教育、拨浪鼓文化、反诈宣传、防溺水宣传等内容。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丰富形式、抓出特色。廿三里街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方面通过深入村社开展红色微宣讲、制作音频视频展播、推进百部红色电影进村社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精心设计宣传教育形式:青年委员们精心组织拍摄情景剧短视频回顾“五四运动”等爱国主义故事、以“红色经典阅辉煌 百年风华耀初心”为主题开启“红色阅读季”等活动,回顾党的历程和辉煌成就,提高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大家感受到践行初心、使命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参加活动的年轻党员纷纷表示,要认真学党史、践初心,传承和发扬党员先锋模范精神,把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扎根心里,让学党史鲜活起来。 “智慧课堂” 数字赋能办好民生实事 “新桥‘颜值’太高了,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通行。”7月18日,位于何宅的义东大桥建成通车。这座连接着廿三里街道与东阳市白云街道的大桥,原桥面仅宽7米,影响了交通、限制了交流。接到群众反映后,廿三里街道积极与东阳白云街道对接,很快敲定了建设方案。党建引领惠民生,凝心聚力办实事。廿三里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民生实事为抓手,通过智慧党建,不断丰富为民服务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今年4月,廿三里街道“智慧党建”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依托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街道34个村社党组织和2441名党员共同构建起了实时在线的精神家园,让街道2000多名党员成了最高效的民情“快递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得以缓解。4月中旬,陶店村党员了解到村民停车位紧张的烦恼后,立即通过智慧党建小程序“民情走访”板块发送了“快递”信息。在村两委“周五议事会”上,村两委及时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制定了“重新规划停车位”和“组建专门的车辆管理队伍”两条措施,村民的烦恼很快得到了解决。“在小程序里,街道后台可以实时对民情问题进行收集、处理并上传进度,有效提升了问题解决的速度,提升了工作透明度。”街道党建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智慧党建小程序,让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步入即时化管理和长效化运行的轨道,通过小程序,志愿服务面向街道所有党员开放,不局限个别组织,动员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智慧党建小程序还是党员们的“24小时在线课堂”。泉塘村党员杨灵英是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6月23日,泉塘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当天是星期三,杨灵英因为窗口工作需要没能及时参加。下班后,她通过小程序收听收看了专题党课录像。“虽然我没能现场参加,但是通过手机收听收看党课,真是太方便了。”杨灵英说:“小程序不仅是党员考核指挥棒,更是党员学习好工具。” 2019年以来,廿三里街道推行“周五议事会”工作制度, 每个村居在“议事会”实行“五个一”工作法,即听一听群众心声、巡一巡工作现场、议一议工作思路、理一理办事清单、审一审财务账目。“智慧党建小程序在每个村居都有一个后台,每到周五,村两委集中对党员群众的反映进行归纳、处理。”西京村党支部书记虞智鹏表示。作为全市最年轻的村支书,他上任14天就完成了村内办公楼、文化礼堂及三处休闲长廊的亮化工程,通过“两问大家访”和智慧党建小程序收集的“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也及时交办、处置,做到群众家事即村事,件件有回音。 “任何学习教育,最终目的都是将理论和信仰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党史学习教育尤其如此。”廿三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里,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聚焦群众需求,通过“两问大走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廿三里老年公寓天然气安装、陶店村停车难、塘下店自然村道路硬化等一批民生微实事得以顺利解决。“百场暖心服务进村社”自3月启动以来,已陆续走进了近20个村社,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义诊、义剪、小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 下一步,廿三里街道将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秉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工作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工作实际,以学增智、以学促干,推动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工作双促进、双丰收,以良好的学习教育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GMT+8, 2025-8-3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