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与管控,是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重要一环。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灿磊介绍,疫情发生之初,我市多个镇街曾出现集聚性疫情,判定了近2000名密切接触者,管理难度非常大。当时,全国均无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只能由工作人员手工录入Excel表格后发往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镇街将密切接触者送往全市多处集中隔离点后,还要收集是否完成追踪、是否已实施隔离、是否开展采样等信息,并反复与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集中隔离点电话沟通,修正信息,十分耗时耗力。“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发生聚集性病例,每个病例背后会有大量的密切接触者,传统的手工信息录入方式极其繁琐,导致各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效率低下,难以有效遏制疫情发展。”刘灿磊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灿磊临危受命,牵头搭建了义乌市新冠病例密切接触者信息化管理系统。2020年2月19日,该系统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市在全省率先利用信息系统对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 自该系统投用以来,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数据汇总和分析,还可通过图标展示各集中隔离点的房间使用情况、接收能力等,实现了各镇街、综合服务点的实时准确信息共享,为我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成为疫情防控的一把利剑。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40余家综合服务点使用,完成4000多人的管控,形成了严密安全、高效有序的闭环管理机制。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020年初,刘灿磊便主动申请加入党员先锋队,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战“疫”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之初,刘灿磊负责统筹全市疫情信息,协助流调队员分析并上报本地疫情情况;复工复产阶段,他深入全市养老院、福利院、清真寺、学校、夜市等场所和单位开展指导与培训,帮助各单位拟定应急预案或防控方案等,并多次深夜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与其他流行病学调查队,与队员一起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刘灿磊又被抽调至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组,负责每日开展疫情监测,指导疫情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上报,同时结合义乌实际,及时编撰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入境人员管控指令,牵头探索入境人员“点对点”转运工作,理顺转运工作组、出入境管理局、镇街、派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的工作职责;在政策调整期,他每天要完成500多通电话沟通,协助各镇街、部门等落实人员管控……面对各项工作,刘灿磊总是表示,疫情处置是没有“下班时间”的,大家所能做的,就是尽快落实好各自职责,全力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筑起安全防线。 大事难事当前,尤需作为担当。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战“疫”烽烟再起,义乌商贸经济发达,人流物流往来频繁,疫情防控压力倍增。“疫情不结束,我就不‘下班’,随时听候组织安排!”刘灿磊笑着说。 |
GMT+8, 2025-5-2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