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村有机更新后村民住上了崭新的楼房 11月18日,天气微雨,沿着235国道驱车北上,只见公路旁的村庄被笼罩在氤氲雾气中,展现着江南山村特有的妩媚。后宅街道上金村的村口大石就矗立在235国道旁,大石上红色的“上金”二字在微风细雨中十分醒目。 上金村是后宅街道最北边的小村,与浦江县仅一山之隔。由于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村集体的产业发展十分艰难。但是,上金村努力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共富道路,先是开展村内环境整治,随后又盘活美丽经济,建设产业用房。从一个经济薄弱村,无中生有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共富道路。 “黄旗专业户”转型成美丽乡村 走进村内,高低错落的农房依山而建,村内的水泥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看不见一点果皮纸屑,村边的标准地部分已经收割,金黄色的稻田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想象,就在几年前,上金村还是个黄旗专业户,村里环境脏乱差,是后宅街道仅有的几个经济薄弱村之一。2017年,上金村新一任两委班子接过担子,村里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村里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的开展,村民们发现:美丽的环境也是一种资源。上金村创新性地开放了6亩土地,用于打造“家庭农场”,吸引市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没想到,“家庭农场”开辟不久,首批土地已经全部认领完毕,村里游客也越来越多。这一创举的成功鼓励了全体村民,大家努力通过打造美丽田园来盘活美丽经济。 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上金村创建了三星级美丽乡村,获评义乌市最美田园,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等各项荣誉。与荣誉接踵而来的是银行等投资机构的青睐,资本的注入让上金村这块原本无人理睬的“投资荒漠”久旱逢甘霖。 抓住一切机遇努力谋发展 81岁的村民张熙政是常住村里的老人,他见证了上金村的变化。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1971年,张熙政带头开展了村里的水库建设,1988-1990年,又修建了村前的公路。“那时村前这条路是3米多泥土路,村民出村十分不便,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他回忆说,“那时听说政府要把这条泥土路建设成4车道的柏油路,村民高兴坏了,纷纷自发参与劳动建设。”公路修通后,村民与外界的联通越来越频繁。 上一代人的奋斗精神流传给了下一代,鼓舞着年轻人朝着幸福生活努力。去年,上金村整合利用了村里一块闲置地,投资540万元作为农村消除薄弱经济的产业用房。临近2021年的年底,上金村开始了一年的村集体收益的初步盘点:集体土地200亩流转给种粮大户,年租金10万元;鱼塘40亩承包给养鱼专业户,一年12万元;集体土地20亩被街道租用,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厂,一年15万元;完成建设产业用房4900平方米,将出租给个体户经营,用于豆皮手艺传承,电商、物流、仓储等,预计年租金100多万元……算上其他零零碎碎的收入,今年村集体将实现收入140万元,成功跳脱出经济薄弱村的队伍。 共创共享幸福乡村生活 村里条件好起来了,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回村发展。21岁的张嘉航就是返乡年轻人的典型代表,他总是笑容腼腆,说话不多,却是父老乡亲口中的“好小伙”。原来,张嘉航从义乌工商学院毕业后,就借助年轻人会熟练操作电脑的优势,在村里担任清廉村居管理员。平时,他负责村里所有的资料报批、印章审批、智慧钉办、村务财务公开公示、疫情防控资料上传下达……他说,现在村里条件越来越好,这份工作做得很充实。 今年,张嘉航一家买了一辆新车,还参与了村里的有机更新,不久以后,祖孙三代就能住上180平方米的三层半新房,空余的房间出租后还能增加家庭收入。目前,上金村户籍人口有1196人,其中八九百人常住村里,随着村集体凝聚力的增强,在外奋斗的村民陆陆续续从市区搬回到村里居住。随着年轻人的返村,村里的篮球场、户外健身器材、文化礼堂也渐渐热闹起来,每年街道举办村际篮球赛,上金村总能摘得奖杯。 老年人则喜欢在村戏台前的小广场上活动,平时妇女们在这里跳集体舞,有文化下乡时,大家在这里看电影,看同年哥的道情节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这里还每年举办“七一”红色学习活动,村晚娱乐活动。 |
GMT+8, 2025-5-12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