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变的矢志追求。而今,为了给群众心上点一盏暖灯,充盈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世界,赤岸镇在促进精神富裕上走出了一条暖心路。 借助乡贤力量成立教育基金会,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依托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辟“党史学习角”,做好党史故事宣讲;全力实现快递“村村通”,双峰路区块有机更新工程等等,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立足赤岸镇当地红色资源,挖掘更多红色文化……今年以来,赤岸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成功案例新征程中,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功能,为实现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行了积极探索。 融合乡贤之力 加强教育引领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也是精神富裕,要让广大学子形成崇学向学的良好氛围,也是我们乡贤会奖学促优的初衷。”赤岸镇尚阳村乡贤会会长毛世清说。就在今年暑期,尚阳村委会联合村乡贤会举办了村首届优秀学子表彰大会,为12名优秀学子颁发了共4.6万元奖金。 据悉,尚阳村乡贤会成立于今年4月份,旨在紧密联系本村乡贤人士,凝聚乡贤力量,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引导乡贤在建设家乡、反哺家乡中发光发热。自成立以来,尚阳村乡贤在村教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引入方面积极作为,尚阳微影小镇、朱恒陈列馆展陈谋划中都少不了乡贤的身影。此外,该村乡贤还将积极与村里对接,将家中老房子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加快了项目落地进度。除了尚阳村乡贤会之外,目前,赤岸镇还成立了乔亭村乡贤会和雅治街村乡贤会,接下来,还将积极对接并成立水岸社区乡贤会、山盆村乡贤会。 地处义乌南部的赤岸镇,地理位置相对主城区较远,但其在教育事业、招贤引才等方面却有着积极的作为。去年,借助村里乡贤的力量,赤岸镇政府积极谋划,发起并成立了由乡贤认捐的赤岸镇教育基金会。为强化赤岸镇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赤岸学子自信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赤岸镇每年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140余万元资金支持。 一年来,赤岸镇依托基金会,大力营造崇学重教氛围、厚植师资教学力量、创新科学培养模式,先后谋划了与杭州经亨颐学院结对的“金种子”计划、杨守仙班主任工作室、“暖意融融”冬令营活动,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义乌课程改革的高素质专业化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该市课程竞赛中屡获佳绩。同时,由乔亭村乡贤募资成立的“端本基金”每年为本村优秀初高中生提供5万元资金支持,由山盆村乡贤朱智彪出资设立的“金榜题名奖”每年为村里优秀学子提供奖励补助。 培育崇学教育之风,弘扬精神富裕之果。近年来,赤岸镇乡贤在汇集资源优势、凝聚发展力量方面积极谋划,推动赤岸镇丹溪文化园项目招商,引入乔亭彩稻飘香园项目、尚阳村微影小镇项目,推动农业、文旅产业发展,真正做到了立足乡贤定位,助力中心工作。此外,赤岸镇乡贤还助力编写《赤岸镇志》,乡贤毛小康、朱长根在市新乡贤庆祝建党百年书画展览比赛分别荣获一等奖、特邀奖,借以展示赤岸镇发展成果。 学好用好“党史” 尽心为民办事 “我们现在正在对道路进行局部破损修补,对混凝土表面缺陷进行处理,对裂缝加以封闭等等。”日前,赤岸镇南旺溪村桥梁修缮现场如火如荼,工人们正抓紧推进工程进度。11月初以来,赤岸镇桥梁修缮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进场开展加固、修补作业,大家抢抓进度,力争尽早完工,确保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安全。 据悉,位于南旺溪村的环村桥是村民进出的主要通道,该桥建造年份久远,桥面狭窄,此前因村庄农田改造,两侧的道路拓宽后,通行路面呈现了两头宽中间窄的瓶颈路形,村民通行时因为视线不佳和对路况的估计不足,时常发生一些小事故。为了确保村民出行安全无忧,赤岸镇党委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镇范围的桥梁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体检”;同时,镇党委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由班子成员领办项目,倒排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民生项目落实。南旺溪村桥梁修缮工程的积极推进,展现出赤岸镇积极为群众办事的决心。 今年以来,赤岸镇立足党史学习教育,坚持问题导向、群众需求导向,深入开展“五(吾)带头践初心·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等“三为”专题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动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凝聚起推动赤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擦亮“醉美赤岸”金名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获悉,为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赤岸镇梳理“三为”专题实践活动问题清单800多条,涵盖了充电桩安装、农房修缮、道路拓宽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随后,赤岸镇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村社开展调研。 5月24日,后山村主干道上4年之久的“拦路虎”顺利开拆,这幢39平方米的“隔心墙”的拆除,不但理顺了民心,更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雅治街微改造工作顺利推进,优化了空间布局,打通了发展瓶颈,一揽子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难、出行难、危房危险、火灾隐患”等问题;水岸社区小康苑办证难题顺利解决,居民期待18年之久的房产证如愿领取;薛乔村高山组12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问题破题,村民顺利获得选位安置……赤岸镇用一个个干事现场、用群众的一个个口碑来检验工作成效,让工作有效、群众得实惠,截至目前已解决763个问题。 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开心事”,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据悉,赤岸镇第一时间便成立了党史教育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在领导带头学、党员全面学、干部干中学的基础上,基层党员更通过镇级党校轮训、红色基地现场教学、党史知识竞赛、党员初心故事轮播等形式开展学习。同时,结合“两问大家访”“学党史 办实事 解民忧”夜访活动,推动一批民生实事高效办结。截至目前,赤岸镇走访群众2250户,共收集各类问题1650个,办结率95%。 讲好红色故事 打造文化阵地 “朱恒卿夫妇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在武义、永康组织了多支抗日武装,历经重重困难,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村里目前还保留着地下联络站的旧址……”日前,赤岸镇东朱村村民朱运法,热情地向该镇红色故事编写专班人员讲述红色故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赤岸镇立足现有红色资源,开展以挖掘“身边人、身边事”为主题的百名党员红色故事征集活动。为此,赤岸镇还成立了以该镇作家协会为主要成员的专班进行撰写,并最终确定100名优秀党员名单。为更好地还原人物故事,赤岸镇专班人员下村采风、走访党员群众,记录了人物的点点滴滴,也挖掘到了一些不为人熟知的红色历史。
记者注意到,100名党员中既有老一辈革命先驱冯志祥,也有见义勇为的普通党员施和金;既有一等功臣朱淑福,也有高端技术人才卢凤贤……据介绍,赤岸镇的历史也是一部抗战史和奋斗史,从抗战老兵朱光到时代弄潮儿冯潮兴,每个人物身上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每个人物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在这里,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典型代表事迹被汇编成集,一部具有赤岸特色的本土教材即将上线,一段段被尘封的红色记忆被激活、唤醒。 赤岸镇党建办负责人介绍,编撰红色故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赤岸的红色基因,把优秀党员最闪亮的一面展示出来,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为党员补足“精神之钙”,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今年以来,赤岸镇建立义乌市首个镇级党校,还与浙江财经大学机关党委开展“校地”合作,新建雪峰文学院、雪峰邮局以及冯志祥一生戎马馆三大红色主题项目;深挖本土素材,打造赤岸“红色地图”;依托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辟常态化“党史学习角”,开展“赤心向党耀光华”文艺走亲活动、“党的光辉照我心 红色精神永流传”庆祝建党百年文艺宣讲活动;镇曲艺家协会编排《战友情》《道红船》等剧目开展巡演,以退伍老兵、青年委员、教师、学生等为主要成员的“赤诚为民”宣讲团开展12场“六进”红色主题宣讲…… 为厚植红色基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赤岸镇立足历史文化根脉,深入推进孝义文化的挖掘。如组织镇志办成员结合《赤岸名镇志》编撰,深挖解码赤岸本地孝义文化基因;依托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立孝义文化建设志愿服务队,并把周二定为“孝义文化”实践日;常态化开展孝义人物、孝义事迹集中宣传,渲染孝义文化氛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丹溪文化园、戚家军纪念点等2处孝义文化基地建设,在未来乡村建设中融入孝义元素,积极探索数字化传承文化新路径。”赤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
GMT+8, 2025-7-8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