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这座充满商机的城市,处处热潮涌动。 吊车装卸、卡口进出核对、现场调度……11月29日上午,义乌铁路口岸一派繁忙景象。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调度中心的10余名员工各司其职,将一个个海关查验后的集装箱送至龙门吊下,等待装上即将发车的“义新欧”中欧班列。 趁着换班休息,在铁路口岸蹲点宣讲的记者跟随陆港员工和海关关员,走进义乌“一带一路”党建联盟服务中心,参观第六港区(铁路口岸)展示平台,了解中欧班列运行以及出口货源地货值占比等情况。随后,大家围坐会议室,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畅谈“义新欧”中欧班列如何不断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凝聚奋进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稳步开行、快速奔跑,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穿针引线”。 何江桥在铁路口岸工作5年多,是“中欧班列护航先锋队”的一员。自班列开行以来,他和团队的伙伴一起,坚守在班列开行一线。他每天要操作240个左右集装箱,平均90秒就要完成一个箱子的起吊。只要确保中欧班列现场作业安全、畅通,大家就不怕苦累,不折不扣完成任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护航班列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义乌经济的迅猛发展,目睹义乌商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每当看到火车从义乌铁路口岸驶出,驶向遥远的欧洲,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忙再累都值得。”何江桥说。 在铁路口岸堆场,数百个集装箱有序堆放。通体红色、自重达70吨的集装箱起重机不停作业,确保每个集装箱都平稳着陆。 今年以来,受海运延误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出口商选择铁路运输,集装箱紧缺、堆场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随之而来。 “一方面,我们调整作业人员工作时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协助联系集装箱生产厂家,顺利帮助企业租赁、购买集装箱,同时,优化原有堆存方法,按实际实行整列与散堆模式相结合,推进数据共享,打造互联互通‘信息网’……”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菁华说,公司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着力点,打出立足需求、科学布局、数据共享“三招”组合拳,解决各项难题。“百年历程创造伟大成就,我们要用好经验推进伟大实践,立足自身岗位,昂首迈向新的赶考之路,奋力书写新答卷。”陈菁华说。 “义新欧”班列是如何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位于义乌稠城北路的苏坦餐厅。这家餐厅主营西餐和土耳其冰激凌,餐厅的老板Ozcan Sezer(奥兹坎·塞泽尔)是土耳其人。 “我们的冰激凌在伊斯坦布尔登上中欧班列,经过15~20天送达义乌。”Ozcan Sezer说,以前餐厅的冰激凌和其他食材都是通过海运来到中国,需要一个月,现在改乘火车,虽然运费高一些,但时效更强。“中欧班列对我的帮助很大,它提供非常便利的物流服务,让我的生意变得更容易、更简单。借助班列,我们将在中国开出更多分店,义乌和世界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作为买卖全球的“世界货地”,数不清的“中国制造”通过义乌走向世界。向西依陆出境,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车轮滚滚,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开行七年以来,“义新欧”班列义乌平台已开通运营线路16条,辐射欧亚大陆50个国家和地区,到达境外站点101个,开行总列数超3200列,实现丝路沿线主要贸易国家与地区全覆盖;向东依港出海,义甬舟大通道将义乌和宁波舟山港连接起来,形成内畅外联的大交通体系,有效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今,这条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大通道,正擘画出“陆海统筹、双向开放”的新版图。随着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的核心功能也愈加显现出澎湃的动力。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金华日报宣讲组与商户们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金斯顿供应链集团负责人金小民表示,随着“第六港区”功能不断完善,公司可以和更多的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口的货柜在义乌实现提还箱,每个柜子能节省1000多元。同时,义乌至宁波舟山港的运输从公路转为海铁联运,也可以降低不少运营成本,“第六港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谈到企业的未来,金小民信心满满:“我们将用实干和担当,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满意的答卷。” |
GMT+8, 2025-7-9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