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时17分,《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预警发出了一条非法经营工单:异常企业义乌市某电子商务商行销售危化品AB胶。 获悉情况后,义乌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立即开展调查。经查,该电子商务商行在未经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自2021年3月起擅自在稠城街道宗泽路某处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为此,市应急管理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该商行停止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活动,没收油漆、万能牌香蕉水和违法所得24270元,并处罚款11.5万元。 今年初,我市试点建设应用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动态管理模块。7月份,该模块接入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应用。据了解,自该平台运行以来,通过全生命周期“非法违法全链打”子场景线上自动派发的线索,义乌市已立案调查涉嫌非法经营、运输行为主体8个,办理中5起,行政处罚结案3起,处罚金额27.327万元。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为切实提升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今年,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出台了《义乌市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低、小、散”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并就相关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以及使用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化工、小作坊、黑窝点进行严厉打击。 为使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整治期间,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重大危险源单位开展排查整治。自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已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违法“小化工”案件25起,其中移交公安5起,累计处罚120.2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906万元。 除了打击非法违法“小化工”外,市应急管理局还组织专家对全市危化品生产及带储存经营企业开展组团服务,排查风险隐患,实施“一企一策”整治提升。截至目前,已针对危化品生产、带储存经营企业开展专家组团服务7次,累计服务检查企业14家,发现现场隐患144处,相关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成。 此外,市应急管理局还组织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取证培训,并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合格率、持证上岗率100%。这期间,相关部门还通过分发学习材料,督促危化品企业开展自学并进行考核,推送事故警示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危化品从业人员安全素养,保障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场景智能预警线索可持续、动态发现非法违法‘小化工’相关线索。”据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用场景瞄准易诱发事故的违规储存,员工知识欠缺、违规操作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风险隐患,快速发现危化品企业非法经营、储存、使用等情况,并实现省-市-县-乡镇纵向到底和公安、交通、应急等条线横向到边的高效协同监管,大幅提升打非治违效率。 |
GMT+8, 2025-7-9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