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浙江省举行第九十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绍兴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提问:我们很关心绍兴的疫情情况,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宏达:绍兴的疫情最早发现于上虞区上浦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孙某,之前在日常“应检尽检”核酸检测中一直为阴性,12月1日-3日,与外地回虞参加葬礼的亲戚有接触,12月6日,日常核酸检测检出阳性,经复核为确诊病例。 截至12月18日16时,全市累计阳性病例359例,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上虞区,共356例(主要是葬礼和大通超市菜市场人员集聚引起的爆发),分布在9个镇街,其中曹娥街道、百官街道合计占89%;越城区3例,分布在2个街道,系上虞关联病例。其他4个区、县(市)暂未发现病例。越城区已开展二轮,柯桥、诸暨、嵊州、新昌已开展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基本可以证明这些地方是安全的。 当前绍兴市上虞区疫情形势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当日核酸检测新增阳性病例数开始下降。从15日最高的70例降至16日的49例、17日的25例,12月18日0-16时新增17例。二是管控力度持续加大。12月11日13时上虞区启动封控管控措施并适时动态优化。据统计,所有病例中,12月12日以后感染的人数一共只有7个人,仅占2%。根据这些变化,绍兴市上虞区的疫情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一周实现社区清零”的目标。在这里,我要感谢全市奋斗在抗疫一线的4万余名医务人员,感谢他们夜以继日、风餐露宿,为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做出的无私奉献。 提问:本轮疫情的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绍兴,大家对这些病患的收治情况十分关心,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目前绍兴市上虞区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集中收治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截至12月18日12时,医院管理确诊患者35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确诊病例中普通型病例104例,轻型病例247例,重型1例(重症患者为老年患者,病情总体平稳),无危重型病例。 在加强患者医疗救治中,省卫生健康委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努力提高救治效果。 一是集中患者、集中救治。本轮疫情发生后,经研判决定,12月10日晚上8时起,启用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对现医院内病人予以腾空,并暂停全部诊疗服务。为做好医疗救治,绍兴市重新组建定点医院管理架构,并从市级医院抽调医疗骨干645人进驻开展救治。目前定点医院符合收治新冠患者的床位达到858张,可以满足现阶段确诊病例的集中收治要求。 二是集中专家、集中资源。省卫生健康委共抽调13名省级医院专家,进驻绍兴市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参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其中:来自浙医一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具有丰富新冠患者救治经验的重症、呼吸、感染、院感等方面的专家8名、来自省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专家1名、来自省中医院的专家4名。同时,浙医一院已经组建100人规模的省级重症救治团队,一旦需要将由省级重症救治团队接管重症病房。 三是强化评估,及时干预。加强确诊患者的病例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组在病情判断、诊疗会诊等方面作用,畅通省级定点医院与绍兴定点医院会诊网络。建立以省级专家团队对绍兴,以及省内其他确诊病例的病情远程会诊、定期进行病情研判评估。目前,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大88岁,最小1岁,≥80岁的有5例,≥65岁的有68例,儿童22例,部分患者伴随慢性基础疾病。专家组将重点关注这部分特殊患者,加强分析研判,坚持中西医结合,及时进行救治干预。另外安排专职心理医生团队进入病房,加强新冠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 省卫生健康委将及时关注医疗救治进展,统筹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 提问:绍兴特别是上虞区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再加上眼下寒潮到来,疫情物资、民生物资的需求量都很大,请问绍兴如何做好相关保障? 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朱润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物资保障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可以说,现在全市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可控,请广大市民放心。近期,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我们针对上虞区的物资保障进一步完善了机制、充实了力量,由指挥部统筹,其他五个区、县(市)结对上虞区封控区、管控区的相关镇街,已完成四批居民生活物资的保供工作,累计保供74万余份。我们于12月16日启动防寒物资采购、调拨,省、市紧急调运防寒服1.85万件,昨晚在岗的8000余位防疫人员已全部保障到位。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又采购了1万件一次性雨衣、3500件羽绒背心,上虞区也将陆续到位4.7万件防寒服,全力做好市民和一线防疫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 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集中隔离点的物资保障问题。为了尽早控制住疫情,不少市民群众需要被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不便,换来了我们抗击疫情宝贵的时间窗口。由于疫情影响,物资材料、工人、物流等受到限制,一些临时隔离用房的生活条件相对比较简陋,但广大被隔离的市民群众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和配合。我们提出,硬件不足、服务来补。我们在隔离点组建了战时党支部,把隔离点的管理体系与基层组织体系融合起来,挂党旗、亮身份,配备党建指导员,发挥党员工作人员的先锋作用,全力保障隔离点吃、住、医疗、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急需必需的物资第一时间送到隔离点市民群众的手上。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充实一线力量,抓细抓实物资采购、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确保物资保供有序。绍兴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物资需求,请广大市民放心! 提问:绍兴很多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这种情况下,你们如何保障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宏达:目前我市抽派近51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上虞区抗疫,在全市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医疗力量,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特别是上虞区群众用药需求。 一是加强医疗保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指导上虞区制定疫情期间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方案,要求区内各医疗机构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立足满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需求,加强急诊力量配置,依托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和药品销售企业等,优化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用药需求。上虞区已发布规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就医出行管理公告,规范疫情防控期间就医出行管理的有关程序,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就交通封控后的群众就医用药保障问题,由上虞区政府作了布置。 二是统筹全市资源,加强医疗力量保障。市级医院组建45名急诊、感染、重症、心脑血管、创伤、呼吸、普外等为核心的多学科医护专家团队,负责外转病人的会诊和救治,全面加强上虞区急危重症、血透、肿瘤等重大疾病和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力量。派驻市人民医院、市妇保院等医院专家入驻上虞相关医院,指导筹建隔离手术室,协调解决区内危急重疑和高危孕产妇救治等问题。区内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急救收治流程、加强药品等物资储备,全力保障群众医疗需求。指定由绍兴市人民医院和绍兴市中医院以专班专区、专用通道的形式,错时为原在上虞治疗的沥海街道21名尿毒症患者提供透析治疗,截至目前,已完成2批次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保留1个全科(慢病)门诊(上浦除外),为基层居民和两慢病患者提供服务,确保两慢病居民能够得到不间断治疗。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形成市、区、镇(街道)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转诊网络。 三是突出重点保障隔离人员就医配药。集中隔离点按比例配备医务人员,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根据慢病患者需求通过志愿者集中配购的方式保障用药;加强健康监测,每天结合体温测量开展慢病随访;针对病情较重的慢病患者加大巡查频次,保证部分抢救药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病情加重可以得到及时转诊救治;居家隔离人员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签约的家庭医生为其开展线上诊疗、定期随访,依托互联网诊疗和药品配送信息系统,实行药品配送入户。上虞区目前居家隔离人员药品主要通过志愿者到药店代购药。特殊药品则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处方,社区工作人员负责配送药品。 提问:当前的疫情防控内防扩散的同时,外防输入的压力也不小。我们之前就知道发生过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省里有哪些措施?谢谢。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卢永福:十分感谢这位记者对我们冷链物防工作的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像管人一样把物管起来”。我们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迭代升级,构建了“浙冷链”、集中监管仓、省际检查站、专业核酸检测站“四道防线”,对进口冷链食品实现了可追溯的闭环管理,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主要的措施有这么几个: 一是进集中监管仓。为了有效拦截阳性冷链食品进入流通市场,我们规定:凡是进入浙江的进口冷链食品都要进入集中监管仓,经过专业的核酸检测机构对内外包装、集装箱内部环境、冷链食品表面等点位进行采样检测,对来自于高风险国家货品的采样比例,要在一般的基础上再提高不少于30%比例的取样。采样以后,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再由专业消毒机构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6面及集装箱内部等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赋予“冷链食品溯源码”才能上市销售。 二是开展省际检查。我们在省际高速公路、国道设置了省际检查站。外省进入浙江的进口冷链食品通过省际检查站时,我们分两种情况进行:一是,如果该冷链车辆已经通过“浙冷链”系统申报企业及人、车、货等信息,并且预约了我们省内的集中监管仓,这种类型我们就立即放行。 二是通过拦截检查,在“浙冷链”上没有他们货、人登记的相关信息,须现场完成系统信息填报、预约集中监管仓之后放行。 三是进核酸检测站。为了加固防线,我们根据情况发展的需要,从今年10月8日开始又加了一道防线,就是对那些已经在省外集中监管仓进行过核酸检测和消杀的产品,一律运抵我省专业核酸检测站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赋码上市销售。 四是面上的抽样监测。对进入市场流通的冷链食品,包括我们国产的以及进口的,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要求,全省各级卫健(疾控)部门按照每县每周不少于180个样本的要求,对市场流通环节与冷链食品相关的人、物、环境开展随机的日常监测。 五是开展专项检查。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定期下发专项检查任务,并开展精准监管,实现对通过前四类举措已经上链的生产经营者和可能应上链但是没有上链对象的全覆盖检查。我们统计下来,目前已经检查了2.75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共发现了96个问题,均已落实整改。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经营无合法进口来源、缺少三证一码的冻品进行违法行为的查处,保持高压严打的打击力度和态势。今年8-11月份,全省总共立案查处了进口冷链食品违法违规案件202起。 提问:我们知道,岁末年初,消费者对于冷链食品(比如水果、肉类)的需求是增加的,那么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冷链食品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谢谢。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卢永福: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刚才讲了五个举措来预防冷链食品受污染。对消费者来讲,也要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希望消费者在采购进口冷链食品的时候也要采取一些正确的防护措施,做到有效的预防。这里我想给大家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在选购冷链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超市或者市场,同时希望大家认准“浙冷链”的溯源码,如没有“浙冷链”溯源码,没有检验检疫的证明,没有核酸检测证明,没有消杀证明的,请大家不要采购。消费者可能会问,你怎么知道有没有这个证明呢?你在购买的时候只要看到“浙冷链”这个码,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就可以看到这批物品它的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杀证明,“三证”都能看到,而且包括它是从哪个国家进来的,是什么时候进来的,这些信息都有。这里我们还鼓励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打开你的支付宝登记购买信息,便于追溯管理。 二是采购环节要做好个人防护。希望大家做好采购过程的个人防护。在进入商场、超市、农批市场这些场所的时候,首先还是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戴好口罩。在具体选购进口冷链食品的时候,建议大家尽量使用商家提供的辅助工具进行挑选,比如勺子、铲子、一次性手套,有些商场还给你提供一次性的塑料袋,等等,避免徒手直接接触食品表面。 三是要做好加工使用过程的防护。大家采购完回家以后,一个是厨房要保持通风,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前后要勤洗手。在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不要生的冷冻食品和烧好的产品混在一起,造成交叉污染。处理冷链食品用的盆、刀具、砧板,这些器具也要及时清洗。加工完成以后建议大家,及时对厨房台面、冰箱、门把手等进行清洁擦洗或简单消毒。 |
GMT+8, 2025-7-9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