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致敬!抗疫一线的最美面孔

2022-5-15 10:46

摘要: 5月11日零时起,江东街道“三区”范围全部解除,久违的烟火气息再次回归。20天的战“疫”行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迎来了整体解封的时刻。解封当日,街道、社区为解封的居民准备了鲜花、苹果、玩具和暖心 ...

5月11日零时起,江东街道“三区”范围全部解除,久违的烟火气息再次回归。20天的战“疫”行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迎来了整体解封的时刻。解封当日,街道、社区为解封的居民准备了鲜花、苹果、玩具和暖心礼包,以感谢居民。

一场疫情,就像巨石投入人们平静的生活,或悲伤、或艰难、或恐惧,但更有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让人感动而心生力量。回首在这场战“疫”中涌现出的那一个个“逆行”的背影、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平凡的他们带来太多感动。采撷这些普通人带来的温暖瞬间,让我们一起认识非常时期来自我们身边的“真心英雄”。

最美“大白”,“疫”路同行

4月21日,江东街道发现阳性病例,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

“我是医生,是人大代表,我去前线!”接到疫情防控任务时,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马艳主动请缨,立即带领医护团队赶到了封控区。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腰间系上采样包,挨家挨户上门核酸采样;他们每日早出晚归,在封控区提前踩点,做好人员分配,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月25日,天气转热,身穿防护服的马艳全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口干舌燥却不能喝水,曾一度出现中暑呕吐症状,同事提议让她换到防范区轻松一点的岗位。她却说:“如果换人的话,封控区出来又要隔离,那其他岗位就会缺人。”在吃了防中暑药后,待身体稍有好转,她又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坚守在一线。

除了参加核酸采样,作为妇产科医生的马艳,始终牵挂着“三区”内的孕产妇们。考虑到她们不能按时产检而产生焦虑情况,马艳发挥专业优势,第一时间组建了“三区”孕产妇暖心服务群,24小时在线为48位孕产妇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用自己的昼夜坚守换得孕产妇的放心、安心。

“老是想上厕所,但没拉肚子,上完厕所后肚子就不痛了,需要去医院吗?”“到明天就满40周了,还是等肚子痛了再去检查?”“近期预约了产检怎么办?怎样计算胎动次数?”针对孕妇在暖心服务群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马艳尽快进行回复,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以舒缓她们的压力。

面对奥密克戎毒株,面对种种困难,在这场战“疫”中,许许多多像马艳一样的医务人员不忘医者初心,勇担健康使命,用他们忙碌的身影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健康防线”,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

抗疫路上,保供有我

一线的“大白”不辞辛劳,为社区居民撑起了一片天,还有太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全力供应,昼夜绘制“民生地图”,第一时间把所需物资送到前线。

黄倩倩便是江东街道办事处保供队伍中的一员。在这场战“疫”中,她负责防疫物资的打包、登记等工作。从4月21日下午1点40分开始,她自始至终守在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打包分发一级防护袋、二级防护袋,混采箱、单采箱,防护服、隔离衣……首日的物资打包直至次日上午5时才结束,她趁此休息了约一个小时,又继续投身到后勤保障工作中。

因为嫌离家太远,不想在途中浪费宝贵的时间,从第三天的晚上开始,她就干脆住进了街道附近的宾馆。由于数日高强度的工作,黄倩倩身心俱疲,声音已经沙哑,中途更是一度中暑,在乡下的母亲知道后,连忙过来给女儿刮痧,待身体稍有所缓和,她又继续手上的工作了。

“其实我们每个同事都这样,因为大家都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为此,许多同事都把换洗衣物、洗漱用品都装在了行李箱,放在了办公室,因为这些天他们都睡在了办公室。一张能够临时眯上一会的躺椅便成了最好的温床。”黄倩倩说,在15天时间内,由她经手的防疫物资领取单就登记了14本。

夜深了,但在街道办事处一楼的大厅内,依然是灯火通明,满目的抗疫物资摆放有序。许多在现场整理分发物资的同志也像黄倩倩一样,尽管熬出了黑眼圈,看上去有几分憔悴,但他们都在默默奉献着,因为核酸采样物资要在六点之前如数送到每个采样点。从傍晚到深夜,再到凌晨,每当困意来袭,他们就干脆坐在了地上,即使能够互相挨着小憩一会,轮流接力上岗也成了一种奢求。

青春记“疫”,变身“多面手”

社区处于疫情防控最前线。自“4·21”疫情发生后,商苑社区广大社区工作者“秒”进状态,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陈照是商苑社区的一名90后社区干部。作为江南三小区的网格长,他每天带领核酸检测人员深入封控区,每天身兼数职,在搬运工、消杀员、信息统计员等身份间来回切换,是社区疫情防控的“多面手”,成为保护居民最熟悉的当家人。

连续多日作战,天天跟消毒水打交道,陈照因消毒水过敏,浮肿的脸上出现红疹水疱。社区领导催他快去就医,但小伙子每天只用红霉素软膏擦脸,说不碍事。后来被催着去看医生,医生建议他“挂瓶”治疗三天,但他只挂了两天,又投身到了抗疫中。

在封控区有一居民因隔离转移,家里留有一只宠物狗需要照料,陈照就成了临时的宠物看护员,每天穿上防护服,带上消杀瓶上门投喂宠物狗。“第一天上门有些心慌,担心宠物狗咬人,也担心狗狗得‘阳性’,因此在每次进门前,都要小心翼翼地喷洒消毒水。”陈照说,“疫情当前,每一条生命都应该善待。”

社区被封控后,什么事都会冒出来了。在社区有居民被狗咬需打疫苗的,有老人去世后亲人要赶到医院见最后一面的,还有的孕妇要到医院产检的……所有这些,都需要社区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像为封控区的居民买药、换煤气,这些事原来都是居民自家的事,但自从社区被封控后,居民家的事就成了大家的事,必须一样样去跑,一件件去解决,为社区居民带去一些温暖。”陈照说,在疫情防控这段时间里,因为跟居民交流的机会多了,而且有许多问题都在不断的沟通中得到了解决,在忙碌中也让自己成长了许多。

“彩虹”路上,暖心相伴

“这场战‘疫’打得很辛苦,但也暖意满满。”5月3日,正在忙碌的南苑社区副主任骆祖荣,突然收到了社区居民骆桂梅给他送来的一碗长寿面,一束鲜花和蛋糕,让他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自疫情发生以来,骆祖荣已在社区连续奋战了10多天,这个惊喜让他倍觉温暖。

面对突如期其来的疫情,南苑社区依托“党建+单元”管理体系,迅速招募了200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安抚“三区”内群众的情绪,组织人员为滞留人员提供暖心服务,搭建临时住所,安排住宿吃喝,为“三区”内群众排忧解难。同时,社区还特别组建了一支由23名楼栋长组成的“幸福蓝志愿服务队”,他们在“清村扫楼”、物资配送、协助核酸检测等活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今年61岁的骆桂梅,便是这样的一名楼栋长。“4·21”疫情发生后,她强忍着丧夫之痛,冲在防疫第一线,一个人负责联系26栋、27栋、45栋楼的居民生活保障。在发现28栋楼内住着一位90多岁独居老人后,骆桂梅就自告奋勇:“我来,照顾老人我有经验。”由于这位老人对快餐吃不习惯,骆桂梅就特意烧好面条给她送过去。在封控区的这几天,骆桂梅每天穿着防护服,雷打不动地照顾这位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

骆桂梅不但自己热心公益,还把女儿也拉进了志愿者队伍,母女俩同时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为居民分发保供物资。其间,有一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居民在小区里走丢,骆桂梅花了很大力气将老人找回。

每做完一次志愿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怕骆桂梅累着,都劝她早点休息,但她始终是一句“我吃得消”。忙到凌晨2点,在临回家前还不忘问一句“今天还有事吗?”到了清晨6点,她又早早出现在了社区大楼门前。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很辛苦。为了居民安全,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各种节日、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每天专注投身于工作中,24小时奋战不停歇,但我们不能将他们遗忘。”骆桂梅说。当他看到社区的几位女同志因为工作劳累,竟同时来了例假,她不仅给她们送来了刚煮好的红糖姜茶,还送来了女性生活用品。

别问我是谁?每名志愿者就是一道“彩虹”。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他们没有年龄界限,没有职业区分,没有色彩差异,却有着同一份坚守和责任,“都在为抗疫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便是他们共同的回答。他们用汗水、坚忍和奉献,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即便口罩遮住了他们的容颜,但眼眸中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致敬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一站式”打通城乡供销互助路径  上溪与稠城携手共创党建联建新模式  竹板一打声声响 消防安全听我讲 义乌消防有支“快板宣传队”  兴业社区举办财商体验营活动  我市第八届幼少儿舞蹈比赛落幕  “微服务”打造居民“幸福圈”  稠江街道社区创投“总动员”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义乌网

GMT+8, 2025-7-7 11: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