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何斯路村:创新生态股份 推动共同富裕

2022-5-25 09:09

摘要: 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 何斯路村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面积3.7平方公里,村民1166人,2022年预计人均收入5万元左右。何斯路村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以薰衣草观光旅游产业为突破口,经过三产融合的方式,在10余年的 ...

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

何斯路村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面积3.7平方公里,村民1166人,2022年预计人均收入5万元左右。何斯路村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以薰衣草观光旅游产业为突破口,经过三产融合的方式,在10余年的时间里将村集体经济从负债20万元转变为估值超过1亿元,实现了山区乡村的华丽转型。

一、研究背景

2008年之前,何斯路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给自足式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单一,人均收入仅4587元;村集体经济薄弱,被列为义乌市贫困村之一。2008年,新一届村两委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地理区位、依托自然资源条件,对何斯路村实施了村庄整体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按照“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空心村改造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思路,对村庄道路、村口主题广场、村民公园、志成湖等进行建设与改造,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居整治,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2009年,何斯路村创办了义乌香珣农业实业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台湾精致农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共建新型农业科技产业基地。通过从新疆等地引进薰衣草,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薰衣草的本地化种植方式,打造属于义乌的“普罗旺斯”,共建薰衣草种植基地100亩。薰衣草花开时节,游客纷至沓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为扩大生产规模,2013年,香珣农业实业有限公司到新疆承租了4000亩薰衣草种植基地,并积极与全国各地的薰衣草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进行合作,委托其加工和销售薰衣草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包装成乡村旅游特色纪念品,通过村里设立的店铺销售给游客,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链。另外,何斯路村拥有独特的何氏黄酒酿造技术,为弘扬何氏家酿曲酒文化,做强做大传统红曲酒产业,每年冬季举办“何氏家酿曲酒节”,组织品酒专家评出优质黄酒酿造者,既确保了黄酒的品质,又促进了村民增收。

为推动村庄休闲农业发展,何斯路村2011年成立了草根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合作方式,公开向村民和社会募集股本,并统一管理村庄的相关产业发展事务。2012年筹建了休闲主题式度假庄园斯路何庄,投资近3000万元,2014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在村里的志成湖周边推进乡村文化长廊和美食街建设,打造农家乐餐饮基地。充分调动村民的自主创业致富的主人翁责任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何斯路村变成了“诗和远方”的美丽乡村,并于2015年通过考核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田园”“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真正实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主要做法

1.发掘生态价值,体现公平分配。一是进行环境整治和资源整合,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发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庄美化绿化;二是首创了生态股份,村民人人入股;三是进行古民居保护与开发,挖掘村里名人和乡贤资源,弘扬家训和良好家风,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发展特色产业,推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由高碳的粗放发展向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态经济发展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何斯路村为中心的精品旅游线路,并与周边的分水塘村、七一村的红色旅游线路形成良好互动,充分发挥“明星村”的带动辐射作用,使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相互融合、城市与乡村相互交流,体现了农旅产业“和谐共生”“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3.多措并举,增加村民收入。何斯路村依靠独特的自然环境、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以义乌草根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1)村民通过在村内实现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村民年工资性收入超过500万元。(2)发展旅游产业,众多村民将自己的闲置房屋出租,获得一定的财产性收入。(3)开展全域旅游,村民在村内经营民宿、农家乐等,取得经营性收入。(4)保障性收入,村里为村民统一购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到达一定年龄后即可领取。

4.推行“功德银行”,鼓励人人向善。为了鼓励村民多做好事,何斯路村提出村民做一件好事就记录一件,小到为游客指路,捡村道上的垃圾,大到获得上级部门表彰,为村争光,都会对应获得不同的奖励分,记录在“道德银行”的账上。功德银行创办10多年来,共记录好人好事45000余件,央视、浙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三、实践成效

1.科学定位,合理规划。何斯路村在村庄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上,遵循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原则,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把田园山水旅游、休闲疗养、民俗风情体验、历史文化熏陶、新农村建设样板展示与经验交流等主题有机结合,形成游览观赏型、节庆体验型、购物品尝型、生态养生型、文化修学型、会议考察型等为主体的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制定村庄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全村休闲景观,形成“背靠森林公园,依托交通优势,环形景观轴线,四大功能区块,三个特色基地,七星北斗布局”的空间格局,给人们以优美、恬静的视觉效果,提升了村庄的活力和人气。何斯路薰衣草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村酿黄酒每年可为村民增收300多万元,特色民宿增加村民年工资性收入200多万元,入股村民每户年分红在8000元以上。

2.用工业化理念发展休闲农业,实行品牌化经营。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生态化和机械化;二是对农业生产成果即薰衣草进行工业的再加工,建立薰衣草制成品工业体系,注册六个大类199个小项薰衣草产品商标;三是引入现代工业的产业组织方式,推行农业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分工协同发展,提高获取品牌经济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能力。

3.合作社主导,村民广泛参与。何斯路的股份合作,首创了生态资源股,将何斯路的山水都折价算入股权中,以百分之二十五的生态股和百分之七十五的资源股形成最终的股份配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以10︰3的比例确定二次增扩股,既维护了原始股东的权益,又吸收了新的股本。不仅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利润共享,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经验启示

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战略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丢掉乡愁为代价,纵观何斯路村的绿色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实现全民共富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经验启示。

(一)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及乡村建设必须注重绿色设计,要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制度和组织再创新,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何斯路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从规划设计到运营都遵循绿色、环保、循环利用、与生态融合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提升村庄整体价值。

(二)合作共享机制,增强村民参与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在何斯路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实行全体村民的股份合作制,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既发挥了村民在村庄建设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实实在在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引入生态股概念,建立起了资源产权机制,不仅全面保护了资源和环境,而且有效整合与科学开发利用了村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使绿水青山变成了惠及全体村民的金山银山。

(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产业融合发展中,一方面要注意对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挖掘,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能激发农村活力、富裕农民的农业新业态。另一方面,从现代生产方式看,只有立足于商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合作生产,才有能力创出自己有特色的产品和有市场价值的品牌及商标,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何斯路发展休闲农业,将自然风景、风俗文化、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的功能拓展,带动何斯路村民增收致富,形成农村三次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功能发展格局。

(四)经济与文化模式的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资源股份化是何斯路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创新经验,是乡村价值的实际体现。村民人人享有生态股份是物质共同富裕的基础;功德银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文化礼堂、百万育才计划、斯路晨读、老年大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举措,推进了乡村文明。何斯路村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发展。建立草根休闲农业合作社,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开创了义乌市生态资源资本化的新农村建设先河。这样的合作机制,将村集体、村庄、村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三方共同受益,互相支撑。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0 18: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