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疫情之下,如何抵御情绪下沉?

2022-8-20 11:23

摘要: 新冠疫情下,隔离和控制社交距离造成的长期孤立、持续孤独感等,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新冠病毒不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影响。”心理专家指出,重视心理健康、进行危机干预,此刻 ...




新冠疫情下,隔离和控制社交距离造成的长期孤立、持续孤独感等,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新冠病毒不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影响。”心理专家指出,重视心理健康、进行危机干预,此刻变得更为重要。

1作息不规律,如何拯救疫情下的睡眠

赵姐(化名)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因为疫情,近段时间工作量明显增大,甚至睡觉前都一直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最近,她出现了心理问题,一听到手机铃声响,就会变得很紧张、担心,害怕自己没有做好工作,担心家人因为她去工作而无人照顾……

无独有偶,这次“8·2”疫情发生以来,年轻厨师小张(化名)也因为被隔离而打乱了作息。小张平时每天都在厨房中忙碌,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下班回家后,也就是刷刷抖音、打打游戏,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隔离的头几天,我还感受到久违的放松,但是时间一长,就开始觉得难受。一直躺在床上,失眠,无精打采,做什么都没兴趣,一直莫名烦躁。”小张坦言,到心理医生介入的时候,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觉了。

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刘建辉通过交流了解到,小张平日里并没有思考人生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游戏只是打发时间而已,当大把空余时间来临时,小张反而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去安排时间了。一想到工作停摆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下降,想到每个月还要给老家寄生活费,巨大的生活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基层工作者非常辛苦,此时精神的关爱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此,刘建辉表示,如果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出现抱怨或者哭泣、情绪失控,也是在极度高压下可以理解的反应。这不是脆弱,也不能简单认为是心理问题,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基层工作者或者医护人员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这种负性情绪,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绪,并通过主动言语表达等方式,有意识地宣泄掉负面情绪。

而对于隔离人员,隔离期间的规律作息非常重要。对此,刘建辉建议,这类人群可以通过保持运动来适当消耗体能。隔离期间晚上失眠往往是因为精力过剩导致的。从神经科学来讲,每天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其效果等同于每天服用强效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保障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可以适度保持有氧运动和规律作息,并借隔离之机主动思考生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让被动隔离变成主动成长的契机。

2设立小目标,疫情结束后努力突破自我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做核酸只迟到半个小时,厂里领导就要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我说自己感冒了,不愿意去参加志愿活动,就要被拉去隔离……”8月15日下午,“城市有爱”防疫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金巧姻接到了一个女孩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不时传出哭泣声。

通过电话沟通,金巧姻了解到,这个女孩今年23岁,来自江西南昌,两个多月前到义乌某工厂上班,后来被单独隔离在房间。她说,由于疫情原因,现在厂里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每天都要求员工按楼栋顺序准点做核酸检测。有一次做核酸时,她迟到了半个小时,结果被领导指着鼻子骂,说她自由散漫、不遵守厂纪厂规。后来又有一次,领导安排她去当防疫志愿者。为了躲避这个工作,她就说自己感冒了,结果被隔离了。现在,她一个人在隔离房间,越想越崩溃,既觉得自己很委屈,又觉得今后不知道怎样去面对领导。她打电话向男朋友哭诉时,男朋友让她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可是她内心却又舍不得。

耐心听完女孩的诉说后,金巧姻告诉她,政府在战胜疫情方面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战胜疫情的信心。而我们每天做核酸检测,就是为了让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更准确地了解疫情发展变化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并支持每天核酸检测这件事情。金巧姻还安慰女孩,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或许在与员工的沟通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偏向于简单粗暴。但是我们没办法让别人改变的时候,只能想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可以想办法避免冲突,或者可以与领导心平气和地好好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相信只要以后自己遵守核酸检测时间、听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别人也就没有理由来指责你了。

当女孩说到以后不知道如何面对领导这个问题时,金巧姻劝她,任何一个领导都喜欢工作上勤快的员工,而不是偷懒的员工。只要我们隔离结束以后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完全可以坦然面对领导和同事,没有必要担心、害怕、愧疚。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沟通,女孩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表示自己会趁着隔离这几天立个小目标,好好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对此,金巧姻给予了充分认可,并鼓励她:“在人生路上,有的时候,年轻人因为没有经验,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一切也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3为心理解压,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8月12日凌晨1时左右,义乌市心桥社工志愿者吕美花被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惊醒,一种不好的预感在她心里油然升起。

“幸好是虚惊一场,一个女孩只是心里害怕,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而已。”吕美花说,最近几天,类似的电话明显多了起来,其中癌症患者小伟(化名)的求助电话让她格外揪心。因为疫情,这个患者的生活变得更艰难,想放弃自己,躺下就不想再醒来了。

14岁那年,小伟因身体不适进了医院,后来被诊断为癌症。坚强的小伟在家人鼓励和照料下,与病魔搏斗到31岁。没想到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几年,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查出患了癌症。

为了生计,小伟一个人在义乌做电商,最近因为疫情隔离在家,一方面是担心生意上的事,另一方面更担心自己的身体。小伟告诉吕美花,他在4个月前做过手术,眼看复查的时间快到了,自己却出不去,害怕颈动脉硬化而得脑梗……他想,与其那样子,还不如现在就放弃。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小伟终于答应振作起来,这也让吕美花松了一口气。吕美花建议小伟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他保持积极的心态,接纳现实,应对疫情中遇到的各种情绪和压力,安心宅家,坚持再坚持!电话中,她还跟小伟分享了一个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蝴蝶拍技术: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以最舒适的姿势坐好,两手在胸前交叉,可以闭上眼睛,左一下、右一下,轻轻地拍打,可以不断重复,还可以轻轻哼着摇篮曲,想象着小时候妈妈哄着自己睡觉的情景。这样很快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妈妈安抚自己一样,很快便能安心地睡着了。

吕美花表示,这个方法,老少皆宜,它对焦虑、恐惧、失眠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还是挺好用的一种心理技术。大家可以学着做,也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做。

4积极调适心态,科学应对疫情

面对疫情,有的人感到疲惫,甚至有的人出现了“撑不住”的心态。应该如何调节和应对呢?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义乌市心桥社工志愿者吕美花,她为读者提供了心理调适建议。

“疫情对不同的人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和后果。”吕美花说。短期的后果:少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心理素质较高,没有明显的应激反应,而大部分人则会经历急性应激障碍,会有一种或多种创伤后应激反应出现,一般持续不超过四周。长期的后果:如果应对良好的话,有2/3的急性应激障碍会在一个月内自愈,80%人的适应障碍在半年内自愈。如果成了创伤性精神障碍,会在6个月以上,反复再现闪回、回避、过度警觉、惊吓(PTSD)。此外,可能导致诸如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相关障碍、物质滥用、解离障碍、人格障碍等。

如何积极面对疫情反复?吕美花建议,我们首先要从回避转向面对它,我们只有面对它,才能了解它。面对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接触当下的过程,是一个正念的过程,而接触当下意味着能够安于当下,能够去觉察。

从哪里接触当下?正面觉察可从呼吸开始,我们独立的生命是从呼吸开始的,也是从呼吸结束的,所以呼吸时刻不可离开,觉知自己的呼吸,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情绪作用。正念呼吸练习是我们的法宝之一,能够让我们安于当下。

其次,要在面对疫情过程中改变认知,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通过重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消极思维的毒性,逐步养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可以试着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放松自己,比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数着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就会有益于身心。

另外,不妨利用难得的独处时间,试着觉察自己当下的心理。关注当下是正念疗法的核心,每个人都可以试着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觉察本身就可以带来平静和愉悦。利用这段时间,学点心理学,认识自己本身就是提高幸福感最好的方法。

当前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对此,吕美花特别提醒,心理上的松懈,会导致行动上的疏于防范,也会给病毒以可乘之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警惕的心态,短暂的松懈可能会使之前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疫情的控制,是无数一线战“疫”人员的努力换来的,我们更要珍惜大家努力奋斗的成果,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行百里者半九十,关键时期要谨防疫情“倒春寒”,现在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聚餐不可有,口罩不可摘,要有忧患意识。每个人都是这场抗疫战争中的战士,只有克服侥幸心理与倦怠心态,才能巩固胜利成果,才能迎来最终的全面胜利!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1 00: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