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银元,见证着一段历史,承载着太多往事。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元,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90后”和银元的故事 他叫张懿,1990年出生,是一个喜欢历史的“90后”。也正是因为这份喜爱,让他与银元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学3年级,他从历史课堂上第一次知道了秦半两。这是秦统一后发行的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于是,张懿对包括秦半两在内的铜钱产生了兴趣。“那时候,所有的零花钱都是省吃俭用存下来买铜钱。”他对收藏铜钱到了痴迷的状态,每天拿着铜钱在手上把玩,晚上的时候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研究。因把玩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影响到上课秩序,老师就向张懿的父母告了状。害怕儿子玩物丧志,父亲一气之下将铜钱全部扔在了窗户外。张懿边哭边小心翼翼地寻找铜钱,为此还逃学了大半天。 初中接触银元后,张懿又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收藏银元上。张懿说,中国古代的铜钱使用“范铸法”铸造,范的钱文为阴文反书,范面有沟槽,以便灌注金属溶液。虽然铜钱极具文化历史价值,但从观赏性看,是不能和工业时代产物银元相比的。每逢节假日,张懿就会到农村走街串巷寻找,到处搜集“袁大头”(袁世凯像系列币的口语俗称),一枚可能就是一个月的早餐钱,但得偿所愿的他还是兴奋不已。那时候,市场上的银元还没有被热炒,他以50元一枚的价格收藏了一批“袁大头”。 2012年,极具商业头脑的张懿发现,银元市场逐渐升温,越炒越热,手中的“袁大头”已从原先的50元一枚涨到了1000元一枚。他开始萌生做生意的念头,以藏养藏。尚在杭州读大学的他便两头跑,周末赶回义乌到古玩市场售卖银元,很快就赚下第一桶金6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张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当时便下决心把这当成事业来做。 如果说原先在古玩市场买进卖出仍是小打小闹的话,那大学期间接触的拍卖会则彻底改变了张懿的认知。走进高大上的拍卖会,张懿一下子开阔了眼界,见识了不少之前只在书本上才有的珍稀钱币。“要玩就玩高端的。”他给自己的事业定了位。 此后,张懿跑得最勤的就是各地拍卖会。他说,平台不一样,了解到的信息也完全不一样。为了能够系统地收藏银元,国内的大型拍卖会,他几乎是有拍必到。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发现有好的藏品,也会参与其中。 2014年,张懿遇到了10多年来最为心仪的一件藏品。这枚硬币叫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华光普所编著《中国银币目录》中提到清朝人士王伍生留下了一个宝贵的记录:康义总督下令为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制造钱币三万枚,预备将钱币作为赠礼运送至北京,结果并未运送,三万枚钱币几乎全部被熔,仅留下少量十余枚作为样品封存。该钱币也是目前市场上极为罕见的一种钱币,最近几年价格不断刷新。 “这是目前市面上品相最好的一枚。”张懿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当年,他便与几个股东以1200万元的高价买下了这枚钱币。第二年,这枚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便被另一藏家以1700万元的高价买走了。 张懿向记者介绍,老银元一般都以币面图案命名,比如“鹰洋”的背面就是一只展翅的老鹰。现在他收藏的老银元主要包括“孙小头”“袁大头”“龙洋”“船洋”“汉字”等中国传统银元,粗粗一算,已有千枚。 今年,银元收藏又迎来了一个顶峰,张懿认为,网拍、微拍以及视频直播拍卖等互联网交易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特别是疫情时期,人们更加习惯于网上购物,让原本就很热闹的银元微拍与直播拍卖更加火爆,至今热度不减。包括银元在内的机制币是所有文物艺术品中唯一被标准化的收藏品,真伪、品质有保证,风险相对较小,适合更多的新人进入。特别是近年形成的新一代收藏主体,囊括了一批高素质的精英人士,让国内购买实力和收藏水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回首这些年的经历,张懿说,自己是一个想更多了解历史和记住历史的人,想做文化的传承人。“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年轻一代会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将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手。” 如何鉴别银元真假 1.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清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2.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为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3.验边齿。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而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4.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8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5.酸检验。在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
GMT+8, 2025-5-11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