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怒批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北京市网友:不止是香港啊!我看大陆更多了,前天到百货大楼,有个老太太领着个大概4岁多的小P孩在溜达,哪知道那小孩非要买这买那,稍有不顺就大骂他奶奶,还用力扯她衣服,还在地上滚!现在很多尤其是爷爷奶奶带的,都很宠小孩的,压根舍不得打,连骂都舍不得。 安徽省阜阳市网友:适当的惩罚也是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断臂的维纳斯 广西柳州市网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火星手机网友:这要是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让孩子自由成长,不是放任孩子随心随性 “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在家中享有平等的权利”、“让孩子自由随性的发展”,这些西方自由开放的教育观念冲破了中国传统的大家长制度,逐渐被国人接受,甚至被全盘吸收。家长不再信奉“威严式”教育,不会再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再让孩子对父母唯命是从,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得到了更多的开放空间。 但当自由平等的家庭关系与教育的规则底线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必须摆正我们的原则,“和孩子做朋友”,不是放弃家长的地位和尊严;“让孩子在家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不是孩子可以拥有家庭管理和自身教育的决策权;“让孩子自由随性的发展”,不是家长可以完全放任不管,毫无约束。 *让孩子快乐,不能成为娇生惯养的借口 为了让难得的亲子时光气氛融洽,我们往往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容忍孩子的顽劣,忽略孩子越来越严重的行为的问题。如果在家里父母对任何事情都不设防,孩子总能在做错事情时得到太多的回旋余地。这些做法无异于娇惯,只不过它们更加隐蔽,在“让孩子快乐”的美好愿望的掩护下看上去更加合理。 *为孩子的自由成长制定明确的规则底线 关于自由和规则,即通常所说的“立规矩”,是比较常见但又很难执行的防止娇惯策略,这意味着家长要制定和坚持原则,并教会孩子如何承受拒绝和挫败。 以下几点“规矩”供家长参考: 孩子吃饭: 孩子可以决定吃多少,吃不吃;家长的原则是什么时候吃,吃什么。 出去玩: 孩子可以决定去哪玩,和谁玩;家长的原则是玩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必须回家。 穿衣服: 孩子可以参与买什么样式的衣服,决定今天穿哪一件;家长的原则是必须在应季的、适合气温的衣服里挑选。 上幼儿园: 孩子可以挑选带哪个玩具去,可以哭,可以想妈妈;家长的原则是必须坚持上。 买玩具: 孩子可以选择买什么;家长的原则是多长时间买一个,价格的范围。 …… 提示: 让孩子明白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父母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保护欲,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信。 小心你的爱会让孩子窒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欲望时,对他的行为加以鼓励,让他慢慢地掌握独立处理问题的技巧以及自信心。 不让孩子逃脱责罚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应该让他体会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所引发的后果。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此受伤,或者在一段时间内萎靡不振,但是这是他们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不一定要马上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可以尝试延迟孩子的满足感,不要在孩子刚一提出需求时就马上满足。还需要杜绝自己做了让孩子不满意的事后,通过满足要求来达成妥协的行为。 让他从家务劳动中看到责任 责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需要学习的美德。家务劳动会是很好的一套启蒙课,它可以帮助孩子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应当地属于他的。 |
GMT+8, 2025-7-6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