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何福礼竹编艺术馆: 竹艺扬天下 匠心润故乡

2023-2-14 08:51

摘要: 这是一场匠心的时光迁徙:从义乌农村走出去的小篾匠何福礼,怀揣着满腔学艺的热情,勤勉研技,推陈创新,以手作探寻竹编的奇妙世界。60多年来,他精编细织无数佳作,六进故宫修文物,最终成长为一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 ...


这是一场匠心的时光迁徙:从义乌农村走出去的小篾匠何福礼,怀揣着满腔学艺的热情,勤勉研技,推陈创新,以手作探寻竹编的奇妙世界。60多年来,他精编细织无数佳作,六进故宫修文物,最终成长为一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而今,凝聚何福礼独到匠心的系列竹编工艺品,被悉数摆放在城西街道七一村何福礼竹编艺术馆。作为我市首个竹编艺术馆,去年,在市博物馆指导下,经提升改造后的何福礼竹编艺术馆成功上榜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录。

竹影篾痕,满目佳作,这份经过淬炼的“匠心”浸润着义乌大地,中国竹编工艺的绣花精神持续在民间回响。

一场与竹编的美妙邂逅

活灵活现的仿生动物、高大逼真的弥勒大佛、种类丰富的日常用品……踏进何福礼竹编艺术馆,一件件竹编工艺品呈现在眼前,或雄伟壮观,或精巧耐看,目之所及,都是竹编艺术的呈现。

“进来观赏才发现,我国竹编工艺制作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与竹编的邂逅,让不少游客惊叹。这一切,都是竹编大师何福礼带来的。

何福礼出生在义乌东河,15岁跟随师父到东阳竹编厂学艺,从此与竹编结缘。那时候,东阳竹编厂主要制作面包篮之类的日用品。竹编篾丝细如发丝、柔若绢布,整个过程比织布要慢,比绣花费劲,非常考验人的眼力、手力和耐力。何福礼并未知难而退,而是谨遵师父教诲,夜以继日勤学苦练,对自己严加要求,从而打下坚实基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几十年来,何福礼独创多种编织手法,一系列作品轰动业界,其主持编织的《九龙壁》获百花奖珍品金杯奖,《望月楼》获国际艾琳金奖,这两个奖项均是行业内最高殊荣。1997年香港回归,舞龙是一项重要仪式,何福礼受邀带队特制竹编《工艺长龙》,全长达2500米,需要4000多个成年人共同舞动,创下世界最长舞龙吉尼斯纪录。2005年,故宫着手修复乾隆“倦勤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竹编名匠,并开出3道考题,何福礼轻松过关,成为首位进入故宫修缮的工艺师。而后他又多次入“宫”,完美修复“倦勤斋”和“符望阁”的竹编文物,以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和竹簧雕刻工艺,得到专家一致肯定,被誉为“天才艺术家”。

何福礼的荣誉不限于此。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已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与比赛中获得特等奖、金奖以及精品奖,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竹子博物馆等权威展馆收藏,民间博物馆收藏者更是不计其数。

眼下,何福礼将竹编工艺系列作品带回义乌,让“远在天边”的杰作走进大众视野,沁润乡民心田,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作出贡献。

“妙手天成”源于工艺匠心

何福礼竹编艺术馆仿佛就是一个以竹编织就的魔法世界,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竹编工艺品堪称巧夺天工。

“以前这里是个老粮站,后来改造成了竹编艺术馆,2017年‘七一’当天开放后就颇受欢迎。”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介绍。去年,根据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要求,市博物馆从制度、展览、文创等层面提供专业指导,建立消防安保、藏品管理、公共安全制度,并制作成实体上墙;新增展览标题、展览序言,重新规划常设展厅与临展厅,规范展品分区;增设文创产品销售区,推广、传承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等,何福礼竹编艺术馆得到全面升级改造。

目前,何福礼竹编艺术馆常设展厅分5个单元,包括获奖精品单元、仿生动物单元、人物故事单元、生活用品单元、民俗文化单元,馆内展品近千件,其中精品上百件,另有20余件为国家级获奖竹工艺品。该馆展览集成何福礼多种类、多题材、精心制作的竹编工艺品,较为系统地展示目前金华地区竹编艺术发展水平,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传承者的责任和担当。

“这里每件作品都值得细细观赏,你一定会被这种‘大国工匠’精神所打动。”展馆工作人员吴洪标介绍道。徜徉在获奖精品单元,竹木混合材质的缩小版《南湖红船》费时10个月,船身精致且“五脏俱全”,令人惊叹;用鱼鳞花、墙砖花、万字不出头、桂圆孔等34种不同编织技法制作的《我爱中华》地图,展现大师的气度与爱国情怀;仿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的《宝座》,挺拔秀气,简约流畅;《望月楼》以故宫角楼为原型创作,按比例缩小,一砖一瓦、一榫一卯都真实还原,门窗可转动打开,地板、天花板纹理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吴洪标表示,何福礼的竹编作品均以“真实”为底色。想要真实还原建筑,就必须研究众多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把自己逼成“建筑专家”;想要真实还原动植物,就必须细心观察生活,研究动植物的各种形态,努力成为“动植物专家”,而这些,何福礼都做到了。

放眼仿生动物单元,《龙生九子》《渔翁》《展望和平》等作品生动逼真、富有立体感,长颈鹿、大象、羚羊、水牛、兔子、公鸡等动物形态各异,有些作品使用的竹丝甚至比头发丝还细,用肉眼已无法看清,全凭大师手指的感觉编织。特别是关于鸟类的作品,有的扭头、有的展翅,鸟妈妈嘴里衔着小虫,给嗷嗷待哺的雏鸟喂食……这些都离不开何福礼对生活的观察和对鸟类的专业研究。

对于手艺的传承与发扬,何福礼尝试打破单一形象的传统模式,寻求多方融合。人物故事单元展厅内,《渔家乐》竹编融人物、动物、器物于一体,打破传统竹编着眼于单体人物、动物或器物的拘囿,通过数件竹编艺术品的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空间,体现出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以及桃花源式的理想追求。《十八罗汉》《哪吒闹海》等人物主题竹编作品,注重人物面部表情、躯干动作等细节,展现出大师在人物编织方面的超凡技能。

让竹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何福礼在追求精品创作同时,还积极让竹编艺术融入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生活用品单元陈列了水壶、竹篾、竹篮、竹篓等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竹编器物,其陈设还原农家布局,凝聚匠人巧思。民俗文化单元主要陈列《百鸟朝凤》《百工轿》等作品,从“十里红妆”中的大花轿到日常用品,皆由竹编织而成。

此外,何福礼还将竹编延伸到紫砂壶、家具、首饰上,他竹编的手拎包甚至成为许多时尚女孩的搭配新宠。类似的艺术品,常常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后来,他受邀成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并在创意设计学院开设“何福礼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旨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与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受何福礼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晓球也在临展厅展示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优美的宫廷画与仿古瓷,独树一帜的瓷上工笔粉彩工艺,为整个展厅增添更多艺术气息。

目前,何福礼竹编艺术馆成为义乌市七一村“一带一路”青少年教育体验基地一部分,自建馆以来,多次接待学校、政府、企业等单位研学团队及社会观众,在探索教育新模式同时,也为竹编工艺传承与发扬作出贡献。

“选址于七一村党建生态园旁的义乌市‘一带一路’非遗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届时,何福礼竹编作品和余晓球瓷器作品都将迁入新馆。”何德兴告诉记者,新馆建成后将更好地展现这些艺术精品,让工艺匠心如星光点点,声名远扬。

反诈宣传进村入户  江东街道:从“小切口”做深共富大文章  预防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经常运动的人 身体越健康 状态越年轻  农家厨艺大比拼 文旅融合促共富  

义乌网

GMT+8, 2024-4-25 23: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