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亲子 学龄前(3-6年) 查看内容

剔除孩子怨恨 父母必学的心经

2011-7-26 14:54

摘要: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可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孩子7岁前,给他足够的心理营养

     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要想获得健康茁壮成长,都需要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而心理营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如果孩子从小就获得了充足的心理营养,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就会非常强大,长大后会很容易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更会成为一个容易成功的人。林老师说,滋养一生的心理营养,孩子在7岁以前就能完全获得。我们来听听林老师的解释。

     0~3个月:这时的孩子需要没有条件的接纳,要让孩子感受到“有人把我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这两个要求只有妈妈能做得最好。当孩子有需求时,妈妈出于本能,会发自内心地为孩子提供一切。如果婴儿在这个时期得不到上述两个要求,他在今后的一生中都会寻觅这种爱。

     4个月~3岁:这是人一生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父母如何给孩子安全感?林老师说,有两个条件就可以让孩子在这个时期建立重要的安全感:妈妈在孩子这个时期的情绪基本上是平和的、稳定的;爸爸妈妈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

     4岁~5岁:这个时期父亲的作用开始凸显,父亲一句肯定的、认同的话要顶妈妈说一百句。所以这个时期,爸爸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你的赞赏对儿子女儿都非常有用。如果一个女孩子常听到爸爸的赞美,那么她即便长得不够漂亮,依然会很自信,会很接受自己的外貌;对于男孩子,如果经常得到爸爸的赞赏,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很有男子汉气概的人。

     6岁~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了,独立意识很强了,这时需要有人能做他学习、模仿的榜样。有的父母说,我对自己都不满意,怎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可是不管你怎么样,都阻止不了孩子对你的模仿,所以父母要尽早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个时期的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管理情绪、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孩子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

     有的父母看到这里会很懊悔:哎呀,完了,我的孩子超过7岁了。林老师说,虽然实际年龄过了,但并不代表这种做法就失效了。只要孩子不超过16岁,只要你愿意,陪着孩子再走一次7岁以前的心理成长过程,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12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近期专题
兴业社区举办财商体验营活动 我市第八届幼少儿舞蹈比赛落幕 “微服务”打造居民“幸福圈”  稠江街道社区创投“总动员”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抓好隐患排查不松懈 拧紧暑期交通安全弦 市水务集团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投用

义乌网

GMT+8, 2025-7-6 19: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