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九月九日话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3-10-23 10:14

摘要: 无论是中秋、清明,还是重阳,中国传统节日总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明衍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味道和精神密码。古人眼中,农历九月九日是个非常吉利的日子,“九”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其原始含义 ...


无论是中秋、清明,还是重阳,中国传统节日总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明衍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味道和精神密码。

古人眼中,农历九月九日是个非常吉利的日子,“九”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其原始含义很简单:《易经》中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听此,这一天是值得好好庆祝的,比如呼朋引伴、登高望远、赏花饮酒、吟诗作词等等。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今习俗探重阳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有的行为方式和呈现手段,重阳节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始于远古时期,在春秋战国基本成型,到了西汉得到普及,唐代以后开始进入鼎盛期。

登高。据说,早在战国时代,民间就有重阳登高习俗,到了汉代逐渐盛行。唐代朝廷正式批准重阳为节令,诗人李白在《九月十日即事》中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义乌,后宅德胜岩、赤岸大寒尖、大陈鹅峰山等都是登高览胜的好去处。关于“重阳登高”,《义乌市志》中则有这样一段表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士人登高宴赏,“以茱萸浸酒饮之。家制牡丹糕、方糕,戚友互相赠送”。南宋以来,民间于重阳时节兴拜胡公。八九两月,十八九岁男青年时兴跑路去永康方岩拜胡公,当天来回,年纪大的也有去方岩拜胡公的。五、六、七、八、九、十日等都去胡公庙会众,重阳节前数日抬胡公神像,至德胜岩朝拜赫灵行庙胡公神像。迎胡公队伍称“重阳案”,仪仗执事长达数里,罗汉班、三十六行、大头和尚、走马、高跷、打湘莲等沿途表演。重阳节,后宅岩前曹村与义亭铜山岩都兴庙会,其他有胡公庙的地方也会演戏。

吃糕。重阳节普遍有登高习俗,但在平原地区无山可登,因“糕”与“高”同音,故而以吃糕代替登高,寓意步步登高。元代学者熊梦祥在他的《析津志》中是这样的表述的:“九月九日,都人以面为糕,馈遗作重阳节。”

赏菊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据说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的就是重阳节赏菊饮酒作诗的情景。重阳期间,义乌会举办一些类似赏菊佩茱萸活动。

唐诗宋词品重阳

古时,除呼朋引伴一起登高望远、赏花饮酒外,吟诗作词也是重阳节的一大主题。唐诗宋词历来并称“双绝”,多少儒客文人用这种形式描述了自己重阳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正是透过这些千古佳作,后人才有幸重温那个朝代的“重阳味道”。

让时光先倒回到唐朝。那一年,17岁的王维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身为游子的他更觉孤寂、清冷,心中对远方兄弟家人的牵挂愈发强烈,于是提笔写下一首传颂至今的佳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七言绝句,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不仅抒发作者本人身处异乡生活的孤独寂寞,更是道出从古至今大多数游子的心声。尤其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万口流传,时至今日依然拥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引发无数人共鸣。

转眼来到宋朝。又是一年重阳节,天气骤凉,由于新婚的丈夫不在家,女词人李清照很早便躺下了。睡至半夜,忽然感到一阵凉意从外透入帐中的枕头上。对比往日两人相拥而眠时的温馨,独守空闺的李清照心头立马涌上一番凄凉滋味。

长夜漫漫,李清照起身披上衣裳后,来到书案前凝思创作。“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久,一首题为《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佳作跃然纸上。“佳节又重阳”中的一个“又”,再加上“人比黄花瘦”的“瘦”,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情绪。从意境和影响力来说,和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及宋词中的“重阳”,一代文豪苏东坡必不甘人后,比如出自《定风波·重阳》中的“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据记载,元丰四年,苏轼客居黄州已整整两载,常有衣食之忧。一位故人在黄州东门之外为其谋得数十亩“茨棘瓦砾”的荒地,苏轼亲自开垦,种粮自食,命之为“东坡”。从此,“东坡居士”成为苏轼的别号,“苏轼”也正式蝶变为“苏东坡”。这一年的重阳节,苏东坡在简陋的酒席上,举觞对客,填词一阕: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敬老孝亲迎重阳

时间是最伟大的见证者。古时很多简单的自然时令,经过千百年岁月的冲刷,逐渐演变成当下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节日。重阳节,亦如此。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大多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义乌也不例外。比如说,“颜乌葬父”的故事传颂2000多年,孕育了“百善孝为先”“孝乃天道、义行天下”的孝义文化。

作为颜乌父子墓遗址的所在地,孝子祠社区多年来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乌伤大地上的孝义文化。10月18日,一场由社区主办的“爱满重阳 孝润童心”主题绘画活动,在孝子祠公园广场“孝”字碑前举行,24名小学生一同在28米长卷画布上绘画。

“我外太公已经90多岁了,每个周末我会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陪他们说说话。”“我爷爷奶奶住在兰溪,但凡重要节日,我们全家都会过去看望他们,妈妈会准备水果、牛奶,还有红包。”除当场展示绘画作品外,孩子们还纷纷谈了自己对“孝义”的理解。

在绣湖社区,20多名大妈齐聚一堂,在专业花艺师的指导下体验折扇插花的乐趣;在通惠社区,来自市机关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为在座的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双方还一起创作五谷杂粮画;在车站社区“花样过重阳”主题活动现场,除义诊、免费理发等服务外,还推出了福字DIY、趣味灯谜、重阳糕制作等体验环节,吸引辖区老年居民到场参与……这几天,不少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以丰富的活动和表达方式迎接这个节日,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又让传统习俗在新时代以全新方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近年来,义乌在养老领域相继推出了一些“实招”“硬招”,给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充分彰显出这座城市的人文温度。除落地多项惠民政策外,社会各界立足各自实际,组织开展出游赏景、文艺表演、义诊、走访慰问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重阳节活动,乌伤大地上涌现出爱老敬老、为老年群体服务的热流。

重阳九九,温情久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记者手记:

尊老敬老 不只在重阳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

在这个崇尚“尊老敬老,厚德仁爱”的节日里,大家或许应该反思,对老人的“关怀”有多少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物质中?

时至今日的中国,孟子所畅想的“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的理想社会已能达到。就大多数老人而言,吃什么、穿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孙辈能坐下来陪他们说说话。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孩童时代,也都有衰老的一天,所以,哪怕工作再忙、学业再重,也要抽个时间,一大家子围坐一桌,跟老爸碰个杯,听老妈唠叨几句。哪怕远在外地求学、工作,也要隔三岔五给家中的父母长辈打个电话,道声问候。

人间重晚晴,孝义永流传,尊老尽孝不只在重阳。是时候,陪着家人出去走走,登高远望,插一把茱萸;是时候,领着妻儿回家看看,陪老父慈母话话家常……

“百县千碗·知味义乌”香飘校园 城镇职校师生共享美味“食”光  男子受伤血流不止 外卖小哥伸出援手  维修养护 道路井盖  弘扬正气 传递大爱  消防技能“燃”起来  

义乌网

GMT+8, 2024-12-3 06: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