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网络新闻 查看内容

“金华女儿”与“鹤岗妈妈”的两地情缘

2023-12-19 09:13

摘要: “母亲”坐在病床上,“女儿”头靠在病床栏杆上,两个人面带微笑愉快聊天,隔壁病友和家属被“母女俩”的温馨画面吸引,时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12月18日,天气很冷,金华文荣医院骨科病房30床的病人王秀芬心里却很温 ...

“母亲”坐在病床上,“女儿”头靠在病床栏杆上,两个人面带微笑愉快聊天,隔壁病友和家属被“母女俩”的温馨画面吸引,时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

12月18日,天气很冷,金华文荣医院骨科病房30床的病人王秀芬心里却很温暖,因为她的“小棉袄”又来看她了。这份温暖,从11月19日,她因车祸住院以来,每天都在增加。

令人意外又感动的是,其实这并不是一对亲母女,因为金华和鹤岗两个家庭的双向奔赴,产生了胜似亲母女的情感。

“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我还是带你去采访吧……”前两天,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秘书长李俊芝向记者报料:协会二区区长宋爱芬每天都在医院陪护她的“鹤岗妈妈”,两个人的感情就像亲生母女一样。

李俊芝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和宋爱芬一起参加一个公益活动,回程路上,她问宋爱芬最近在忙什么。宋爱芬随口提到,“最近每天都在医院陪‘老娘’”。父母生病,子女陪护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问题是,宋爱芬的母亲几个月前刚去世。“她不说,我们哪知道这个‘金华女儿’和‘鹤岗妈妈’的故事啊。”李俊芝说。

后经李俊芝联系,记者到金华文荣医院骨科病房采访了这对特殊的“母女”。

记者一到来,王秀芬老人就竖起大拇指,跟记者说她这个“女儿”的各种好,“每天都来陪我聊天,扶我下床慢慢走路,老好了”。

怕“老娘”坐着说话太累,宋爱芬扶着她躺下后,跟记者介绍了老人的相关情况。老人是黑龙江鹤岗人,今年79岁。8年前,老人随儿子来金华创业。大儿子和二儿子在金华开了两家饺子店,专卖东北水饺。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11月19日遭遇交通意外时,二儿子三儿子和小女儿都在老家,大儿子大儿媳要忙饺子店的生意。宋爱芬此前经常去饺子店帮忙,得知老人发生意外后,她赶紧协助老人的大儿子帮忙处理交通事故,并送老人就医。

“那时我刚回老家办事,听说老娘出事,我恨不得马上赶回来,但爱芬说有她和大哥在,叫我不用急着赶回来。”刘海标是老人的二儿子,采访那天,他刚从老家回到金华。他很感激宋爱芬一个月来每天都来医院陪护他母亲,“没有她,我哪能安心在老家处理事情,直到现在才回来呀”。

宋爱芬今年55岁,家住秋滨,一个月来,她每天从西往东赶,到医院陪伴照顾王秀芬。天气好,骑电动自行车;天气冷,就坐车。“明天早点来啊。”每次陪伴老人离开时,老人都会像孩子一样,拉着她的手说这么一句,她总是笑笑点头。

其实,在她心里,早就把王秀芬当成自己的母亲了。原因有二。一是,她自己的亲生母亲今年4月刚去世,她是妈妈一人独自带大的,对妈妈感情很深。妈妈因病突然去世,她悲痛不已。王秀芬妈妈突遇车祸,她觉得是奇妙的缘分,让她有了再照顾一次妈妈的机会。二是,自己每天去照顾王秀芬妈妈,其实也是在感恩老人及其家人对的她照顾和关爱。

“秀芬妈妈和她的家庭很有爱。”宋爱芬告诉记者,她结识秀芬妈妈一家是因为她的二儿媳王冬梅。王冬梅是鹤岗的一名教师,因为丈夫在金华创业,她寒暑假会来金华,她也热心公益,人不常在金华,却加入了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跟金华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宋爱芬说,她认识王冬梅是在2018年的年会上,但也仅限于认识,一直以来交流不太多。今年2月了解到她家饺子店忙不过来后,她去帮了几次忙,随后就渐渐和这一家人熟络起来。

“我母亲去世后,他们一家怕我走不出来,天天喊我去饺子店,想帮我尽快走出悲伤。”宋爱芬告诉记者,她去店里其实也帮不了什么忙,但是秀芬妈妈一家总是惦记她,她很感动。此后,她和丈夫就把饺子店当成家一样,有时间就去,跟秀芬妈妈一家处得跟一家人一样。

刘海标说,他母亲刚从北方来金华那会,很不适应,总想回去。现在问她回不回去,她都说不回去。问为什么,母亲说,喜欢金华的气候、环境和人文,最主要是现在这里还有个“女儿”了,“这个‘女儿’就是爱芬”。

不良体态正悄悄损害你的健康  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室在鸡鸣山社区成立  喜迎宾朋 共襄盛会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  平安建设为群众幸福“加码”  义亭镇开展“四大行动”构筑基层治理“平安堡垒”  

义乌网

GMT+8, 2025-5-2 01: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