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吉米(Jeremy Charles French)来自英国,在义乌担任外语教师。多年来,他的右侧上肢总有麻麻的感觉,但是没影响工作,并未在意。今年4月起,吉米的右手麻木感明显加重,握力和灵活性也在降低,连日常伏案书写工作都变得困难。浙大四院骨科接诊后发现,吉米的手麻、手无力均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引起。 颈椎出了问题,“受害者”竟是手臂?浙大四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伟解释,颈椎MRI及肌电图检查明确,吉米所出现的症状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出现一系列手麻、活动受限或活动疼痛,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颈椎病的60%,是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的改变或由于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初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可通过锻炼及药物治疗缓解,但仍有不少像吉米这样的患者,症状较重,保守治疗难以缓解。 如何根治?看到吉米对于手术的担忧和害怕,浙大四院骨科常务副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胡庆丰向他介绍了“钥匙孔”手术——颈椎后路微创Keyhole手术。术前精准定位,术中靶向穿刺,借助脊柱内镜通道直达颈椎,随后在颈椎钥匙孔区域(椎板间隙区域)开孔约0.6cm进入椎管,减压神经、摘除椎间盘。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患者术后症状缓解较快,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微创手术选择。 正值暑假,吉米原本计划着回英国。“要不干脆回国治疗?”很快,他拿着浙大四院脊柱外科作出的手术方案,与英国的医生取得联系。进行讨论和研究后,吉米决定留在浙大四院手术。“远在英国的医生告诉我,中国的脊柱内镜手术非常厉害,走在世界前列,我回国也没有比这更棒的微创手术方案。”吉米说。不久,手术顺利开展。吉米麻醉苏醒后,立即感觉到右上肢麻木缓解,术后第二天佩戴颈托自由下床活动,右上肢灵活性明显恢复,书写障碍消失。术后第三天,自己再也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吉米向医生们握手道谢,“手术感觉很轻松,比我想象中恢复更快,非常完美!” 其实,这种“钥匙孔”手术并不稀奇。胡庆丰介绍,近年来,我国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及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单通道内镜及双通道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等颈椎及腰椎退行性病变。这类微创技术,在浙大四院脊柱外科属于常规开展的手术方式。 作为浙江省唯一脊柱双通道内镜(UBE/BESS)技术临床培训中心,浙大四院的脊柱双通道内镜(UBE/BESS)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善于利用微创的理念和技术,合理运用微创单通道及双通道内镜、显微镜和智能导航等现代化微创技术,治疗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脊柱不稳等脊柱退变性疾病。 此外,浙大四院脊柱外科提醒,随着低头族的增多,颈椎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发病率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长期慢性损伤、遗传等。避免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适当进行颈背部的肌肉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是预防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一旦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无力、双手精细动作笨拙、行走不稳易摔倒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
GMT+8, 2024-12-9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