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爸妈也是为你好,你要听话呢!”“等你长大了,我就不管你了。”……这些话语你是否感到熟悉? 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父母对孩子不敢放手,甚至一放手自己就是满满的焦虑,被强烈的掌控欲“硬控”。然而,这种过度保护和干预,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束缚和压力,甚至可能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此,心理专家表示,父母初衷是好的,但父母需要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引导他们。 本期《心灵护航》,来听听他们的经历和建议。 父母过度干涉,成了一种掌控欲 陈先生女儿敏敏(化名)今年上六年级,谈及家长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干涉,陈先生苦笑,自己已成为那个被孩子反感的人。 从小到大,陈先生的口头禅便是“我妈说”,因为这三个字,常引来同学的嘲笑。小时候,从学习到生活琐事,母亲事无巨细地为他做了所有决定,甚至连穿何种颜色的袜子也要管。很长一段时间,陈先生误以为这就是母亲的爱,因而从未抗拒过母亲的安排。直至大学选择专业时,陈先生本想按照个人兴趣抉择,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那时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已成年,但仍无力改变母亲的想法。类似的情况延续至婚后的家庭生活中,母亲仍频繁插手,给出种种建议,多数情况下,他也只能遵从。 如今,身为父亲的陈先生,不自觉地重复着母亲当年的做法。给女儿报兴趣班,替女儿筛选朋友……他自认为是为女儿好,特别是女孩子,更要多为孩子未雨绸缪几分。即使女儿提出抗议,也无济于事。 新学期开学,班主任向陈先生反馈,近期他女儿变得沉默寡言,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不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老师问我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我想了想并没有。后来老师向我了解了很多家里陪伴孩子的细节,提醒我可能是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上出了问题。”陈先生说,老师认为他应该给孩子成长更多的自由空间,如果大人事事做主和代办,容易让孩子缺乏自主性,失去自我。老师的一席话,让陈先生愣在原地,他第一次清楚地看见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问题,这也让他想到了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相处问题。 父母应是陪伴者,不是替代者 开学前一周,市民方女士忙着帮上四年级的女儿希希(化名)完成暑假实践作业。 方女士说,今年暑假实践作业是制作一张美食题材的手抄报,女儿爱吃糖醋排骨,非要以糖醋排骨为主题,她上网搜了相关做法,又去菜市场买了食材,给女儿现场演示了一番。“我女儿动手能力比较弱,我又怕她画不好,最终只能‘全家总动员’。” “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呢?”好友任女士听到方女士诉苦,直言道,“别看我女儿现在做这些手工游刃有余,以前她是班级里画画最差的。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美术作业,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我,但是我‘硬生生’忍住了。” “我就鼓励她,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哪怕画个圈我都夸她真棒。”任女士坦言,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时候急得孩子外婆都看不下去了,但是她硬是忍住了,在她长此以往的“吹捧”下,女儿越画越好,现在学校里要做黑板报,老师都会让她“出马”。 听完任女士的一番话,方女士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对希希过于掌控,是否剥夺了她独立成长的机会。 父母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旅游美景、特色美食、植物生长日记……东洲小学初阳楼走廊里,该校学生暑期“绿彩素养作业”正在对外展示。“这都是中高年段孩子们自发完成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总是给我们惊喜!”东洲小学大队辅导员龚叶青介绍,“绿彩素养作业”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护航,然而这个过程中,家长也需学会适时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鑫鑫(化名)母亲陈女士对此有很深的感触,这个暑期,鑫鑫和三位同学组成团队,四组家庭共同完成一款点心制作。 家长帮助完成所有材料采购工作之后,就把制作点心的重任交给了孩子们。尽管孩子们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相关经验,但他们依然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和面,有的负责打蛋,还有的负责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团子。过程中大家难免有些手忙脚乱,历经两次失败后,孩子们最终成功,兴奋地把成品端到家长面前。通过这次经历,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美味点心,更在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 陈女士讲起那天的情形,笑得合不拢嘴:“第一次制作的成品面皮裂开了,不太美观,几个孩子一边吃一边说味道好,接着不慌不忙地开始找解决办法。这让我们几个家长都挺惊讶,没想到孩子们心态很稳定,完全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总把他们当什么都不会的小朋友看。” 咨询师观点 请将成长权交给孩子 “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这种关心和爱护过度,变成对孩子的控制欲时,它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亲青帮”工作室副主任贾春梅表示,有些控制欲强的父母会事无巨细地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进行干预和限制,这种过度控制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成长。 那些被父母过度掌控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常常会有缺乏自信心、社交能力不足、存在焦虑或抑郁类情绪问题、自主性行为受损、逆反心理和行为出现等多种不良表现症状。长大后极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要么过度依赖他人,希望别人替自己做决定;要么会对他人的建议过度抵触,因为他们从小就对被掌控有着强烈的反感。职业选择上,也可能会因为缺乏主见而随波逐流,或者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贾春梅表示,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启了探索世界的旅程,父母不能剥夺孩子这个天然的权利。孩子成长过程中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很多表现或许不够完美,有时甚至犯一些低级错误,做一些错误选择,但只要不危及孩子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触及法律底线,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宝贵经验。 孩子在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发展出自我健全的人格和独立能力。贾春梅建议,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把选择权还给孩子,父母可以从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书籍等。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以逐渐扩大他们的自主范围,鼓励他们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当孩子表达自己观点时,父母要认真倾听,不要急于否定或批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也可以通过平等沟通交换意见。父母要学会做一些自我反思,回顾与孩子互动场景,找出过度掌控行为,记录下这些场景和当时想法,分析过度掌控的原因,是源于自身焦虑、对孩子期望过高,还是过去成长经历的影响,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认识,逐步减少对孩子过度掌控行为。 龙应台说:“父母与子女,只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呕心沥血把他们养大,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当父母的必须学会一点点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只有父母不再掌握孩子的生活,孩子才能真正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生命个体! |
GMT+8, 2024-10-3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