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坐公交车出行,由于没有站台播报功能,常常要等很久,不知道想坐的车什么时候来。”市盲人协会主席王帮平告诉记者,不久前,“恒风行”App新开通了语音播报站点功能,能让视障人群及时掌握公交车的实时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王帮平切实感受到这一功能带来的便利,并对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出建议。 为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关爱残疾人的社会风尚,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携手市残联积极行动,为广大残疾人打造无障碍生活空间,助力他们跨越物理障碍,勇敢迈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平等与便利。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入感,还为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无到有 改造家居环境 “2017年,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刚开始起步,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探索工作方向,并逐渐扩大服务人群。”市残联工作人员尧凌云回忆道,当时的首要工作就是落实困难残疾人群体的家庭无障碍改造,满足他们的居家无障碍生活需求,提升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 一户多残、重度残疾、低收入、低保户家庭是优先得到保障的,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残疾人的家居环境改造需求后便自己上阵,对扶手、坡道、卫生间、厨房等位置进行细致改造,安装适配的辅助器具,同时结合净居亮居行动,让残疾人群体享受到干净、整洁、便利的家居环境。据悉,通过实施困难残疾人群体的家庭无障碍改造,每年我市都有超百户家庭享受到这一福利,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无忧、安全的家居环境。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起,我市还启动了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至今已陆续创建起江滨社区、福田社区、商苑社区、绣湖社区、鸡鸣山社区、永祥社区和丹溪社区等7个无障碍社区。 这几天,记者发现,在通惠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骆宾王公园等场所,均新增了不少无障碍设施。9月23日上午,市残联与施工方一起对通惠社区内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做进一步检查,抓紧完成收尾工作。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努力把通惠社区创建为一个新的无障碍社区,目前改造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争取在10月通过竣工验收。 从有到优 打开融入社会的“通道” 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发布实施,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这项法律实施一周年之际,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从1.0版的“从无到有”升级为如今2.0版的“从有到优”,文本里的条例正在变成无处不在的社会细节。 “无障碍环境建设,并不仅仅在于修几条盲道、建几条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的存在仅仅是起点,真正关键的是要追求‘优质’。”从2018年起,尧凌云就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感悟到,良好的无障碍环境,就意味着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地考量残疾人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能安心、放心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这一转变,从我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工作中就可见一斑。“以过街天桥为例,以前虽然有电动扶梯,但对于坐轮椅的人来说还是很不方便。现在经过改造后,基本上都有直梯,对于腿脚不便的人来说,确实方便多了。”尧凌云说道。 作为残疾人群体出行的重要一步,由市残联牵头,各场所主管部门配合实施,我市各菜市场、医院、市政公园、文化馆等场所都开启了无障碍改造,着重对服务前台、卫生间、楼梯电梯、停车场等区域进行改造升级。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对27个重要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改造,这项工作已走在金华市前列。其中,中国建设银行义乌分行营业部入选浙江省“有爱无碍”公共服务场所首批无障碍案例。 就在9月初,我市还组建了一支10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员队伍。他们由肢协、盲协、聋协等协会代表与政协委员、老年人、残疾人工作者等构成,共同推进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员在市残联的组织下,陆续开展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和体验试用活动。 观念转变 让“有碍”变“有爱” 作为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市残联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年来不仅工作越做越好了,社会上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知也在逐步加强。“现在不需要提醒,许多重要场所的建设方、相关部门都会在建设之初就将无障碍设施加进去,在职责范围内主动服务。对残疾人群体来说,相比于依靠志愿者服务,能自己解决问题会更有幸福感。” 近日,监督员们受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邀请,来到新马路邻里市集,对内外通道、卫生间、电梯、停车场等设施开展无障碍体验试用。“通过实地体验,我们发现新马路邻里市集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整体情况较好,可以基本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婴幼儿、伤病员等群体的无障碍需求。”一直以来,曾愉灵对我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平时还会主动建言献策。她表示,新马路邻里市集存在无障碍坡道起点水平长度不足、无障碍厕位扶手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后续将继续跟进整改情况。最终,监督员们给出了五个方面共10条提升改造的建议,形成了一份无障碍体验试用报告。 “近年来,残联的角色逐渐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由自己牵头建设无障碍设施转变为设施的体验者、监督者和宣传者。”市残联相关负责人提到,相关法律的出台以及社会上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认知的转变,让更多的部门、社会组织和残疾人群体参与进来,携手改善和提升无障碍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单单针对残疾人群体,老年人、婴幼儿、伤病员等人群也是重点保障对象,他们都应享有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便利。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约2.5万名残疾人,其中约有1.7万人是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因此,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无障碍环境建设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理念至关重要,任何有无障碍需求的人都可以享有无障碍环境的便利。无障碍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变“有碍”为“有爱”,社会自觉的无障碍氛围将愈加浓厚。 |
GMT+8, 2024-10-5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