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田街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模式,通过项目带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壮大。昨日,记者从福田街道获悉,今年前10个月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数据出炉,3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收益过百万”的目标。 惠民项目让村民实现共富 每到年底,福田街道过溪楼村的村民都会收到一笔分红,这个传统从2005年一直保持至今,分红也从1000元/人涨到了3000元/人。这笔分红从何而来?这个传统又是如何维持至今?记者在过溪楼村的数个民生项目现场找到了答案。 走进过溪楼村菜市场,干净的路面、宽敞的过道、整洁的摊位让买菜也像逛街一样享受。来自广西的经营户赵勇在菜市场一干就是8年,生意越做越红火,他说:“这得益于过溪楼村丰富的业态,周边的夜市、餐饮、企业多,而荷叶塘片区只有这一家菜市场,不仅管理到位,还经过提升改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菜市场项目成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一大来源,更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共富。今年65岁的楼金碧就是其中之一,她经营猪肉生意已有28年。“以前菜市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在村里的支持下,菜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环境好了生意也变好了。”楼金碧说,菜市场里还有自产自销区,让村民都有地方卖菜,尤其是老人不用挑着担子四处叫卖了。 “不管谁当领导,村两委班子都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过溪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巍说,通过菜市场、夜经济、盘活公共产业用房等共富项目,让村里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才能让村民每年都能共享这份“共富果实”。截至目前,过溪楼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超700万元。 有机更新让旧村“涅槃重生”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美才更美。为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推动共同富裕,福田街道为辖区31个行政村“量身订制”发展模式,项目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借着城市有机更新的东风,短短两年时间,白岸头村完成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负数”到破百万元的蝶变。在福田街道大力支持下,白岸头村在启动有机更新的同时,做足了村集体经营性项目的规划,移动直播间就是致富项目之一。 “以前村里外来建设者只有两三百人,现在有3700余人,其中电商主播就有400余人。”村党支部书记骆晓军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来到一排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前,利用村里2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安置了20个移动直播间,里面配备了背景、灯光、移动Wi-Fi等设备,主播只要拿着手机和产品就能现场直播,直播间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实现项目发展得空间、群众生活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创业大学生白玉是首批入驻的主播。每天中午,她就在移动直播间里忙碌起来,利用里面的设备直播销售饰品。“对于我们刚刚起步的创业者说,这里直播间租金便宜、设备齐全,非常适合创业。”白玉说。 目前,白岸头村有机更新项目仍在稳步推进中,骆晓军表示,村两委将利用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现代农业让土地“点石成金” 一到秋天,清塘村就热闹起来,美丽田园的新品种玉米迎来丰收季、糖蔗节节高升。 “以前,我们村的闲置土地散乱,还有不少小土坡利用不起来,导致村集体经济上不去。”看着眼前的田地美景,清塘村党支部书记骆红波高兴地说,几年前,在街道大力支持下,村里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平田整地,大力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模式,把不适合种植的土地进行改造提升,让“荒地”变“良田”,激发土地新活力,为村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为农户增收50万元。 清塘村内的美丽田园通过科技化、机械化打造,建成了国家级玉米科技小院。在这个玉米科技小院内诞生了玉米新品种糯J181,普通鲜食玉米鲜穗产量大约700公斤/亩,这一新品种玉米鲜穗产量能达到1300公斤/亩。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90后“新农人”骆遥是玉米科技小院的负责人,他打破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用经商的理念来经营管理农业,积极创建品牌,开发名优新产品,并引入了博士创新站,用新观念、新技术来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福田街道还新增了一家“国家级科技小院”——绿云家庭农场科技小院。在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绿云家庭农场把一片荒地变成了持续深耕设施农业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已初步打造成集农业品种识别、农时体验、蔬菜瓜果品尝,以及生态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示范区,完美展现了城乡多元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绿云家庭农场负责人史力凡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农场每年为福田街道殿前村、下沈村、宗宅村村集体合计增收30余万元,还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国家级科技小院”平台,吸引了更多农业人才,培育出更多优质农产品,借着农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带动更多农人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 今年以来,福田街道各村沿着“千万工程”指引的发展路径,纷纷转型、改造、升级、治理,集体走出共富发展的新路子。福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福田街道将持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村集体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更点燃了村民向未来、奔共富的新希望。 |
GMT+8, 2024-12-6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