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浙大四院首次开启“医疗出海”新征程——应孟加拉国外科医学协会和孟加拉国家癌症中心医院邀请,8月16—17日,该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唐喆教授率队赴孟加拉国开展医疗技术输出与学术交流活动。这场跨越国界的医疗行动收获满满,不仅为当地患者带去生命希望,更以专业力量为中孟友谊注入新内涵,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卫生健康合作的生动注脚。 在孟期间,唐喆带领的医疗团队在当地规模最大的肿瘤医院接连完成3例肝癌手术演示,分别为15厘米巨大肝癌切除手术、该国首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联合消融术,以及首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手术中使用的射频消融设备均为“中国制造”。受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资助,唐喆联合企业成功研发具有导航功能的国产射频消融设备。从器械到技术,全方位展现中国医疗的硬实力。 “感谢中国医生,你们是我的救星。”43岁的当地居民Kabir Howladar被查出肝脏肿瘤,因肿瘤巨大且侵犯结肠胆囊等器官,手术风险过高一度陷入绝望。在浙四团队和当地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这台颇具挑战的手术。“过程中几乎没有出血,技术太令人惊叹了!”同台手术的Dr.Nasima Akter副教授感慨道,“许多中国手术技术我们只在书上见过,今天亲眼目睹,非常振奋!” 手术期间,包括孟加拉国家癌症中心医院院长在内的当地20余名专家现场观摩,手术录像同步向该国外科医生转播。唐喆教授团队的精湛技术获得当地医疗团队的高度认可。一名观摩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手术演示的肿瘤科住院医师激动地说:“我们看到肝脏有2个肿瘤时,感觉束手无策。你们不仅带来全新的技术和理念,还帮我们治疗病人,太感谢了。” 手术演示过程中,唐喆详细讲解了射频消融技术。这是一种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精准灭活肝脏肿瘤,在B超引导下精准识别肿瘤位置,一针射频消融针穿入,即可精准消灭肿瘤,免去传统手术的创伤。医疗团队还在当地医科大学举行外科射频消融技术研讨会。作为浙江首例肝癌射频消融手术的完成者,唐喆结合20多年临床经验,详解中国肝癌治疗的前沿技术与理念,分享“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治疗方案,还讲述俄罗斯患者体验中国“旅游医疗”,不到24小时完成胆囊手术出入院的案例,让在场250余名外科医生惊叹不已。 在交流环节,当地医生都表示期待有机会能来中国学习医疗技术。而此行也促成实质性合作,孟加拉国计划选送一批医生赴浙大四院进修。唐喆还与孟加拉国家癌症中心医院院长深入探讨医院管理和发展等议题,并赠送浙大四院出版的《新建医院八件事》。这本书凝结着浙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智慧,为当地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从技术演示到人才培养,从操作到管理,多层次的交流让“中国医疗”的内涵愈发丰富,也让中孟合作的纽带更加紧密。浙大四院党委书记王凯表示,此次医疗出海,核心在于“技术输出”的精准落地——不仅完成高难度手术,更带去可复制的技术经验和器械方案。“这也是‘一带一路’健康合作的要义:以技术为支点,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国界,既解患者之急,更助当地医疗能力提升。期待更多这样的实践,让先进医疗技术成为连接共建国家的‘健康纽带’,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务实力量。” |
GMT+8, 2025-8-22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