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高精度气相沉积设备嗡嗡运转,研发团队正围绕多孔碳基体与纳米硅沉积技术开展攻关。 这家企业是今年建成的金华市专家工作站之一。据悉,今年以来,兰溪创新动能持续增强,5家金华市博士创新站和1家金华市专家工作站相继建成。从田间地头的种苗培育到实验室里的材料研发,这些平台正以“人才+技术”双轮驱动,书写着兰溪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近年来,兰溪始终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置于发展优先位置,通过出台针对性政策,为博士创新站、专家工作站提供从建设支持到资源对接的全流程保障。相关部门主动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将实验室的“论文”写在兰溪的产业土地上,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团队、突破一项技术、培育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创新平台扎根生长筑牢根基。 今年以来,在武汉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致德新能源已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了多种碳基体的技术路线设计和不同基体多孔碳的孔分布开发等工作,并初步撰写了2项发明专利,1篇核心期刊论文也进入收尾阶段。 另一番创新图景在永昌街道孟塘村的兰溪市鸣远果蔬有限公司上演。在企业的集成化育苗中心,一排排嫁接苗长势正旺。这家2019年成立的企业,已先后获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年育苗量达220余万株,供应浙中地区农户种植。不久前,企业获批金华市博士创新站,围绕种苗培育的创新探索正稳步推进。根据规划,该创新站将聚焦优质种苗培育,通过技术攻关带动产值提升与农户增收,同时在病虫害防治和农民培训等方面发力,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科技活力。 除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也是兰溪建设创新平台的核心目标之一。鸣远果蔬的博士创新站计划通过项目实施,培养3名企业技术骨干,同时面向农户开展120人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科学种植理念落地生根。致德新能源的专家工作站,专家“传帮带”模式让年轻研发人员快速成长。“我们不仅要引进高端人才,更要让本土人才跟着成长,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兰溪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输血+造血”的模式,正让兰溪的产业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 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浙江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材料研发,推动迭代升级;兰溪市卧龙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博士团队指导,实现生态养殖技术突破……一个个创新平台,正成为企业突破瓶颈、抢占市场的“加速器”。 截至目前,兰溪已建成省、市级博士创新站16家,专家工作站15家。这些平台的建设,是兰溪坚持“创新为要、人才为本”的生动实践。随着博士创新站、专家工作站的稳步运行,更多技术难题将被攻克,更多创新成果将加速转化。未来,兰溪将继续以创新平台为依托,集聚更多人才与科技资源,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GMT+8, 2025-8-29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