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获悉,日前,我市金华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团队的验收。 2021年获批金华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以来,我市坚持“工艺传承+智慧监管+文旅融合+共同富裕”建设主线,多措并举构建符合金华火腿产业发展实际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金华火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度保障方面,我市出台全省首部畜牧业地方性法规——《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构建保种、提质、增效三位一体发展体系。此外,《金华市火腿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加快出台,将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规范金华火腿制作工艺传承,规范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使用,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标准引领方面,我市编制《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报告》,制定金华火腿专用标志管理、产品追溯、售后服务、产地环境及仓储运输等5项团体标准,还积极参与《中式香肠质量通则》《中式火腿质量要求》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填补国内即食发酵火腿生产经营领域相关标准空白,为金华火腿产业发展筑牢技术支撑。 质量管理方面,我市编制《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文件》,明确产地关联性要素控制、真实产地来源核查、质量管控路径及措施等要求。同时,依托“浙食链”平台,对相关企业实施全时段、全周期监管,确保产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抽检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产品305批次,全部合格。 通过金华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金华火腿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去年,金华火腿产量达到1.5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6亿元,税收突破亿元。 一根金华火腿富了一方百姓。金华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中,我市推动火腿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放大金华火腿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获评全省地理标志富农优秀案例。 金华火腿产业发展有力带动产业链上游的金华两头乌猪养殖。2024年,金华两头乌商品猪出栏数9.03万头,增长35.4%,实现三年翻两番。 |
GMT+8, 2025-9-10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