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300尾义乌小鲵放归大自然

2025-9-13 08:25

摘要: 9月12日上午,在望道森林公园,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以及浙江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共同将300尾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人工繁育的义乌小鲵 ...


9月12日上午,在望道森林公园,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以及浙江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共同将300尾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人工繁育的义乌小鲵放归大自然。

此次放归的300尾义乌小鲵,涵盖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分批被释放至历史上曾有该物种分布、生态环境优良、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栖息地,以提高放归个体的野外适应性与存活率。现场观察显示,放归的幼体与成体表现活跃,已迅速融入自然水域。

义乌小鲵属于有尾目两栖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其起源可追溯至3亿年前。自1985年于大陈镇首次被发现以来,因栖息地破坏与生态变化,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2014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等级),2021年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们实验室自2016年起就开始持续攻关义乌小鲵的人工繁育技术,目前已实现稳定、规模化繁殖,每年能成功繁育出500尾至800尾义乌小鲵。”浙江师范大学郑荣泉教授介绍,此次义乌小鲵放归大自然后,研究团队还将持续开展生存监测与生态评估。

近年来,我市系统性推进义乌小鲵抢救性保护,已在大陈、赤岸、城西、上溪等地发现7处栖息地,恢复6处产卵场,架设7处上岸通道,累计放归义乌小鲵个体逾1600尾。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强化跨部门协作,持续跟踪放归效果,推动该珍稀物种的自然繁殖与种群恢复,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铁路出行迈入全面电子化时代 纸质火车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3分钟炒好一道菜 “炒菜机器人”入职医院食堂  300尾义乌小鲵放归大自然  化工仓管员:用“严谨”守护城市安全  花艺手作进社区  

义乌网

GMT+8, 2025-9-13 1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