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指尖下单忙 脚尖逛店欢 市民购物袋里的“双重”热闹

2025-9-17 08:38

摘要: 清晨六点的江东东洲菜市,水产区的增氧泵已开始“嗡嗡”作响,浅蓝色的水光里,基围虾摆动着触须,澳洲大龙虾在玻璃缸里缓缓巡游。四岁的小宇挣脱爷爷的手,踮着脚趴在缸边,手指跟着一条鲫鱼游动的轨迹来回滑动,嘴 ...


清晨六点的江东东洲菜市,水产区的增氧泵已开始“嗡嗡”作响,浅蓝色的水光里,基围虾摆动着触须,澳洲大龙虾在玻璃缸里缓缓巡游。四岁的小宇挣脱爷爷的手,踮着脚趴在缸边,手指跟着一条鲫鱼游动的轨迹来回滑动,嘴里念念有词:“爷爷你看,它在跟我躲猫猫!”与此同时,青口东区的一间出租屋内,“95后”上班族林晓刚在手机上按下“确认收货”,昨晚下单的零食大礼包已躺在门口的快递柜里。在义乌这座商贸之城,线上购物的便捷与线下消费的鲜活,正以奇妙的方式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消费图景。

生鲜超市里的“治愈时光”:从屏幕下单到鱼缸前“赶海”

“以前买鱼只能在手机上看图片,现在能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儿,还能让师傅现场处理,回家就能下锅,这感觉踏实多了。”周五傍晚,刚下班的丁明盛拎着装满海鲜的购物袋,从江东街道东洲菜市的水产区走出来。作为外贸公司的职员,他每天要处理大量订单,神经时刻紧绷,而这家“超市型”菜市,成了他缓解压力的“秘密基地”。

东洲菜市的水产区,是整个市场最热闹的区域之一。宽大的鱼缸整齐排列,透明玻璃将鱼虾的灵动姿态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60多岁的吴爷爷几乎每天都带着孙子来这儿,小孙子不仅能认识20多种鱼类海鲜,还爱上了“脸盆抓泥鳅”的游戏。“老板娘一开始还怕孩子捣乱,后来见孩子喜欢,每次都会特意留几只活泼的泥鳅让他玩。”吴爷爷笑着说,逛菜市不仅让孙子增长了见识,祖孙俩的感情也在一次次挑选、玩耍中变得愈发深厚。经营水产摊十年的李大姐,见证了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几年前,她在江东下王二区租了两间小店面,每天凌晨三点就要去进货,开门后顾客大多是为了采购食材的家庭主妇,“那时候大家买东西都很实在,只挑需要的,很少会停下来慢慢看。”如今搬到东洲菜市,环境变好了,她也增加了不少新奇的海产品。“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他们来这儿不只是买东西,更像是来‘赶海’,看看新鲜玩意儿,放松一下。”李大姐说,每到周六,客流量就会迎来高峰,像丁明盛这样的年轻顾客,每次都会买上三四百元的海鲜,“他们说看着这些鲜活的海鲜,一天的疲惫都没了。”东洲菜市的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客流数据,到中午12点,当天客流已超过2000人次。工作人员介绍说,周末的菜市客流中,年轻人占比约七成,水产品的销售额约占日销售额的30%。菜市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满足年轻人对便捷和品质的需求,他们在水产品供给上做了不少调整。“我们设置了活鲜和冰鲜区,还提供免费的加工服务,就是想让大家在这儿既能享受挑选的乐趣,又不用为后续处理麻烦。”这种“体验式消费”,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走出家门,把逛菜市变成一种休闲方式。

零食玩具店中的“快乐密码”:从快递包裹到掌心挑选

晚上七点,江东青口东区的一家零食店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店内,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零食,从网红薯片到进口巧克力,从手工糖果到养生坚果,琳琅满目。刚下班的情侣小陈和小张手牵着手,推着购物篮在货架间穿梭,小陈拿起一包造型可爱的棉花糖,递给小张:“你看这个,像不像上次我们去游乐园看到的云朵?”

“平时也会在网上买零食,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小张说,连续加班两周后,她特意拉着男朋友来逛零食店,“网上只能看图片和评价,在这里能看到实物,还能闻到香味,挑起来特别有感觉。而且和男朋友一起逛,边选边聊天,比对着手机屏幕有意思多了。”零食店的销售人员介绍,店里每天的客流量近千人次,很多年轻人都是冲着丰富的品种和现场体验来的。

在稠州中路的一家玩具店,店主小倪正忙着给顾客介绍最新款的变形金刚。“别看我的店小,周末的时候人都挤不下。”小倪说,现在的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到店里买玩具,一方面是能直观看到玩具的质量和做工,另一方面,孩子能当场试玩,喜欢了再买。“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来店里,试玩了半个小时的遥控汽车,最后抱着不肯走,家长见孩子喜欢,立马就买了。”小倪笑着说,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买卖变得更有温度。

无论是零食店还是玩具店,都抓住了消费者对“体验感”的追求。线上购物虽然便捷,但无法替代亲手触摸、亲口品尝、亲自试玩的乐趣。就像小陈说的:“收到快递的时候也很开心,但在店里挑选的过程,那种期待和满足感,是网购给不了的。”

商超市场里的“生活仪式”:从一键下单到全家同行

每周六晚上,周丽仙一家都会准时出现在新光汇超市,这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家庭活动日”。推着购物车,周丽仙和丈夫负责挑选日用品,双方父母则在生鲜区比较蔬菜的新鲜度,孩子们在零食区跑来跑去,偶尔还会拿着喜欢的零食过来“撒娇”求购买。“以前觉得买东西很麻烦,现在逛超市成了我们全家放松的方式。”周丽仙说,每次逛完超市,他们还会在附近的餐厅吃顿饭,聊聊家常,一家人的感情在这样的互动中越来越融洽。

在江东的永辉超市,年轻情侣小林和小吴也有着自己的“逛超市仪式”。他们约定每月15日不管有没有东西要买,都要一起来超市逛一逛。“我们在国际商贸城做销售,平时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好好聊天。”小林说,逛超市的时候,他们会一起讨论哪种洗衣液更划算,哪种水果更新鲜,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种平淡又温馨的时光,让我们的感情更稳定。”

位于国际商贸城四区的“鑫威登”棒球帽店,更是将线上线下的优势结合得淋漓尽致。店主金祖明以前主要做外贸生意,儿子加入后开了网店,没想到生意越来越火爆,不仅线上订单不断,线下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每个周末我们都要多找几个人来帮忙,来店里的有批发客户,有游客,还有不少是在线上看到后来打卡的。”金祖明说,上周有一对中年夫妇特意从杭州过来,一下子买了100顶帽子,说要分给家族成员每人一顶,“他们说在线上看到帽子的款式很喜欢,但还是想亲自试戴一下,看看质量,满意了再买。”在义乌,线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实体店的消费热度也丝毫未减。无论是全家一起逛超市,还是情侣一起挑零食,抑或是游客打卡网红店,实体店都承载着更多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仪式感。线上购物满足了人们对便捷和效率的追求,而线下消费则填补了人们对体验和情感的渴望。

从东洲菜市水产区的“赶海”乐趣,到零食玩具店的轻松愉悦,再到商超市场的温馨互动,义乌人的购物袋里,装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线上指尖的便捷与线下脚尖的鲜活,共同构成了义乌消费市场的“双重”热闹,也让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愈发浓厚。

记者手记

从“买东西”到“享生活”

空暇时指尖轻点电商平台,依托义乌小商品集散优势,网购便捷高效;周末漫步国际商贸城,选积木、试口红,伴着美食街香气;夜幕降临,三挺路夜市灯火璀璨,品小吃、淘手作。三种场景交织,尽显义乌购物的便捷、温暖与活力,也勾勒出从“买东西”到“享生活”的美好转变。

清晨下单,傍晚快递便上门,若说网购是便捷底色,实体店体验便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人声与车轮声瞬间点燃兴致。在一区积木店,色彩鲜艳的拼接花千姿百态——花瓣可自由组合,店铺老板热情演示玩法,临走时那句“有问题随时找我”,是网购难有的温暖。正午时分,商贸城周边美食街成了“能量补给站”,重庆小面的麻辣、韩国火锅的芝士香交织,味蕾与心灵都得到满足。夕阳西下,购物狂欢在夜市延续。夜晚的三挺路夜市灯火璀璨,五彩灯串将街道映照如白昼。众多市民漫步于此,烤串滋滋冒油、臭豆腐外酥里嫩、冰粉清甜解暑,每一口都是满足。夜市里没有拘谨与距离感,可与摊主闲聊,和朋友边吃边挑,人们卸下疲惫,享受购物与休闲的双重乐趣,满是生活烟火气与不期而遇的惊喜。

在义乌,网购的便捷、实体店的温暖、夜市的热闹如并行的河流,滋养着生活,每一次购物都是与美好相遇的旅程。这里的每一份便捷都藏着城市的高效,每一次互动都裹着人间的温情,每一处热闹都透着生活的鲜活。它早已不是单纯的“买东西”之地,而是能让人慢下来感受生活、拾得小确幸的港湾。这份藏在购物里的美好,让人愈发眷恋这座城,也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与这座城市的烟火、温暖与惊喜撞个满怀。


冰箱非“保险箱”  小心餐桌上的“健康刺客”  指尖下单忙 脚尖逛店欢 市民购物袋里的“双重”热闹  午休出了新国标,如何让孩子们睡得更香?  稠江街道探索儿童慢病管理新模式  伊娜手袋:“创意+”让品牌出海更精彩  

义乌网

GMT+8, 2025-9-17 1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