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金华好人”廖薇坚守婺剧二十余载

2025-9-22 08:44

摘要: 近几日,大陈镇善坑村的夜晚格外热闹,村文化礼堂敞亮的灯光下,不时传来悦耳的歌声。原来,村民们正在排练村歌《最美善坑我的家》。为了在接下来的金华市村歌大赛中获得佳绩,该村邀请了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婺剧 ...


近几日,大陈镇善坑村的夜晚格外热闹,村文化礼堂敞亮的灯光下,不时传来悦耳的歌声。原来,村民们正在排练村歌《最美善坑我的家》。为了在接下来的金华市村歌大赛中获得佳绩,该村邀请了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婺剧演员廖薇为他们排练节目。从化妆到教唱、再到排舞,廖薇不收老百姓一分钱,倾心指导,默默推动着乡村文化建设。

这样的举动,廖薇已坚持多年。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廖薇长期致力于乡村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婺剧传承与创新。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民生周刊》、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报道,还曾获评全国“2023最美奋斗者”、金华好人、义乌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婺剧演员坚守初心不动摇

“我从小就喜欢婺剧,只要村里有戏演,我就拉着爷爷一起去看,爷爷都听睡着了,我还看得津津有味。”说起爱上婺剧的初衷,廖薇侃侃而谈。这份对婺剧的热爱助推着她走向艺术之路。

初二时,廖薇考入金华艺术学校学习婺剧,临近中专毕业那年,她进入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实习。由于各方面表现俱佳,2001年,廖薇留在中心工作。

廖薇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勤学苦练,拜师学艺。婺剧是文武戏,对演员要求比较高。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廖薇出演的角色是旦,即花旦。廖薇的第一个花旦角色是《断桥》中的白娘子。为演好这个角色,除苦练基本功外,她还勤学蛇步,打磨细节,并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剧本。碰上把握不准的,她会第一时间请教团里的老师傅。

“当年剧团条件不好,我们既要演出,又要搭台和拆台,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用。”廖薇依然记得,每次演出前,穿戴服装、化妆卸妆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特别是夏天,穿着厚厚的演出服,汗如雨下是常态。”

即便如此,廖薇从未想过放弃。近年来,她每年参与演出场次在200场左右,至今累计演出超3000场。她说,每次送戏下乡都意味着数周离家在外,食宿条件不好,还没有节假日,但为了给基层群众呈现婺剧表演,她深感自豪和自信。

从“送戏下乡”到“公益下乡”

婺剧是浙江省地方戏种,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年龄大点的义乌人大多从小耳濡目染,特别喜爱。在义乌及周边很多地方,碰上村里有大事时习惯出资邀请剧团表演婺剧。“送戏下乡”也成了义乌特有的文化活动之一。

廖薇作为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一员,还积极参与全市大型文艺活动,如义乌市文化艺术节、义乌节拍乡音音乐会等等,同时深入镇街、社区、农村,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包括由义乌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文化进礼堂演出。

近年来,廖薇还担任单位的工会主席和办公室主任。转到幕后的廖薇,在下班空闲时,也卖力地投入公益培训中。

“乡村演出之后,很多村民会加我微信,他们想学习婺剧,邀请我来村里指导。”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廖薇说,这样的邀请她责无旁贷。于是,从乡村曲艺培训到排练舞蹈、教唱村歌,廖薇的公益范围越来越广。她参与后宅街道李祖村、大陈镇马畈村、义亭镇缸窑村等多个村庄的村歌排练和演唱活动,将婺剧的表演形式,融入新农村的文化气象中。据统计,廖薇为20多个村提供过公益培训服务。

廖薇记得,有一个村邀请她帮忙排练节目,当时正巧刮风下雨,廖薇赶到时发现排练场空无一人,这时,有村民看到了她,赶紧召集所有人排练。“她们以为下大雨我不来了,没想到我会及时赶到。”廖薇说。

“她就像我们自己人,来了也不谈报酬。村里这么多活动,只要打电话给她,她一般都会赶来帮忙,不仅自己来,还带朋友一起来。”大陈镇马畈乡村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钱江表示。

为婺剧的传播与传承不遗余力

让廖薇难忘的,还有“婺剧出海”的那段日子。2018年,廖薇跟随剧团赴国外送文化,把婺剧带到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多个国家。

“记得在土耳其演出时,我们选了比较经典的武戏,一天演7场,每天要坐大巴去小剧场、公园等场所表演。”廖薇说。正赶上当地的糖果节,她们穿上戏服和当地人一起游街时,被许多外国友人围观并邀请合影,她们的婺剧形象还登上了当地的报纸。“我一开始很紧张,生怕自己表现不好,但一想到站在国际舞台上,能让更多人看到婺剧,就特别激动和兴奋。”廖薇说,外国观众的反应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演出过程中,他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表演,不时发出惊叹声,演出结束后,外国友人还站起来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2021年6月,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邀请,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断桥》剧组参加温宿县庆“七一”专题文艺晚会演出。廖薇和同事李忠、于倩云倾情演绎的婺剧《断桥》片段,得到当地干部群众充分肯定。

她还长期助力婺剧文化走进义乌中小学校园。“我一直梦想让更多人接触传统戏曲,从而繁荣乡村文化。”廖薇说,青少年戏曲传承比送戏下乡更复杂,传承需要双向互动,而且戏曲艺术讲究“童子功”,唱念做打都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对天赋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婺剧在招生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此,她和多所学校沟通合作,开展一系列婺剧文化活动。同时,廖薇秉承婺剧保护传承中心老师傅传帮带精神,不遗余力为青年演员搭建平台。“婺剧的未来需要年轻人的传承和发展,我希望带动更多文化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公益文化活动,为乡村群众带去精神滋养,唤醒乡村文化活力,以文艺赋美乡村。”廖薇说。


“金华好人”廖薇坚守婺剧二十余载  郑香小吃:“一笼梅香”里的义乌情义  74箱爱心物资 启程奔赴四川巴中  丫溪村板栗迎来丰收  当代浙江木雕艺术作品巡展在京开启  义乌三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入展  

义乌网

GMT+8, 2025-9-22 11: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