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省十七强县(市、区)第一 10月25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4.3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县(市、区)第7,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省十七强县(市、区)和金华各县(市、区)第1,全省县(市、区)第4。 今年以来,义乌全市上下对标落实“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工作部署,锚定“港”“廊”“链”主战场,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需求侧活力迸发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市整体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表现较为亮眼。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增速分别高于全省、金华13.8个和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1.1%,增速高出全部投资11.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速3.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交通投资增长16.1%;民间投资增长22.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1%,这体现出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正在加快集聚。 消费市场同样展现出蓬勃生机,消费潜力稳步释放。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5.9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金华市1.7个、1.0个和0.9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智能类商品销售增势迅猛,限额以上单位中,智能手机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50.2%、226.6%和200.5%,折射出居民消费结构向智能化、高品质方向升级的趋势。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假日经济”大放异彩。据统计,假期期间,全域累计接待游客337.09万人次,同比上升12.06%。此外,在开学季和国补政策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电子产品销售持续升温,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又一重要力量。 从投资到消费,从传统领域到新兴业态,需求侧正呈现出多点开花、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领域稳健提质 工业“增长极”展现出强劲动力。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并高出金华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显示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此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成长。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43.2%,两者增速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3.4和31.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新驱动,捷报频传。3家企业成功入选2025年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名单;新增3家企业跻身第六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2家企业被确定为2025年未来工厂试点企业……这些接踵而至的突破,正是我市工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有力见证,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能。 农业的扎实根基,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值。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其辅助活动总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23.2亿元,增长3.1%;畜牧业产值8.2亿元,增长10.6%。三季度末,生猪存栏17.1万头,增长44.9%;生猪出栏18.2万头,增长13.8%。 民生福祉不断升温 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是衡量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尺。前三季度,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59元,同比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78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76元,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的基础不断夯实。 后宅街道的李祖村便是这一变化的生动缩影。如今的李祖村,已吸引两百多名青年“农创客”扎根,孕育出73个乡村创新业态。在“农创客”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投身创业浪潮,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致富产业。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李祖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客店铺总收入达251万元,不仅带热了乡村经济,也为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助推共同富裕迈向新台阶。 |
GMT+8, 2025-10-27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