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救了我的母亲!”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75岁高龄癌症患者的家属握着主刀医生、浙大四院副院长唐喆的手,由衷感谢医疗团队为他的母亲成功实施肝癌射频消融微创手术。 10月21日凌晨3时许,唐喆带领医疗团队飞跃万里,从义乌到撒马尔罕,经过两次转机和火车跋涉,抵达这座历史名城。医疗团队稍作休整,直奔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三位病情复杂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和问诊。 这三位患者的病情都十分棘手:第一位是75岁高龄的患者,有丙肝伴严重肝硬化,肝癌紧贴下腔静脉,被肝静脉包绕,位置属于高危部位;第二位是50多岁的患者,在十二指肠肉瘤术后,于两年前发现3处肿瘤,通过多次化疗,目前化疗已无法控制肿瘤生长;第三位患者,肝脏也发现多处肿瘤,历经多次化疗效果不佳。中国医疗团队的到来,为这些在当地已无更好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详细查看影像检查结果和化验报告后,普外科唐喆、董林平与超声科陈建科三位专家,共同为患者完善病情分析和B超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瘤数量、大小和位置。医疗团队与当地专家开展多学科讨论,最终确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浙大四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郭剑、手术室护士何振波以及精通医工设备的工程师鲍旭强,提前深入手术室,进一步完善手术室安全检查、手术流程沟通和准备。 10月22日上午,唐喆教授带领医疗队连续奋战6个小时,成功完成了三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这当中包括乌兹别克斯坦首例肝癌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首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 据了解,第三台腹腔镜肝切除联合消融手术结束后,唐喆教授马上去看了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的病人。老太太眼中闪着泪光,反复说:“我真的一点都感觉不到疼痛,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活下去的希望,感谢你们!” 手术演示期间,唐喆教授详细讲解手术理念和操作:通过B超定位引导,在腹部放入一根穿刺针,找到肝癌细胞并“烧死”它,既不伤害其他肝脏组织,又能精准杀灭癌细胞。“这些现代化的手术技术,打开了我们的新视野。”当地肿瘤学专家图尔苏诺夫教授感慨,此次手术演示,填补了当地肝癌微创治疗的技术空白。面对高发病例,这些微创治疗前沿方案至关重要,他们将尽快选派一批优秀医生赴中国学习“取经”。 近期,浙大四院与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浙大四院“医疗出海”驶入乌兹别克斯坦,这不仅是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的输出,更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心相通的温暖实践。 |
GMT+8, 2025-11-3 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