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城市尚未苏醒,江东街道江南社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一盏灯准时亮起。54岁的吴水清轻轻起身,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必修课”:为32岁的儿子傅勇玮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准备并喂食流质早餐、按摩僵硬的四肢……这段漫长守护,已悄然走过了11680多个日夜。 岁月在吴水清的双手“刻”下痕迹,却从未磨灭她眼中的温柔与坚韧。她用无言的行动,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在翻身喂药的重复中,以爱为笔,书写下了厚重、感人的注脚。 不离不弃的母爱守护 “孩子来到我们家,就是我们的责任。能陪着他、看着他,就是我的福气。”面对记者的询问,吴水清的语气平静而笃定,眼神始终温柔地落在儿子身上。 走进房间,这里出乎意料的整洁与清爽。傅勇玮安静地躺在床上,因脑瘫导致的四肢痉挛僵硬,将他困在这方寸之间多年。然而,他的眼睛却清亮有神,仿佛能读懂母亲所有的辛劳与爱意。床边,是吴水清那张同样整洁的床铺,中间的小桌如同一个微型“护理站”,各类药品分门别类,摆放得一丝不苟。 吴水清的一天,是精确到分钟的刻度。伺候儿子排泄、擦洗、做饭、喂饭喂药、清洗衣物床单、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整理家务……每一项都是体力与耐心的双重考验。 自儿子确诊脑瘫那一刻起,她的生活便被彻底重塑。24小时贴身陪护,是责任,更是本能。孩子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吞咽、翻身、排泄,都依赖着她那双不知疲倦的手。 “儿子每天5点多醒来,晚上9点入睡,每顿饭、每顿药都是我喂他吃下去。”吴水清告诉记者,“虽然他行动不便,但是会表达,只要说一声,我都会做到。”三十二年来,她从未睡过一个整觉,每两小时必须为儿子翻身,常年缺觉与劳累过度是常态,但她没有过一丝抱怨。 为了渺茫的希望,吴水清和丈夫曾踏遍千山万水,遍访名医,尝尽各种偏方。虽然儿子的病情未能出现根本性的转机,但她并不气馁,更不曾动摇。吴水清的女儿远在荷兰攻读医学博士,为的就是不想让母亲那么辛苦。 “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撑不住了。”这是邻居们常说的话。吴水清只是笑笑,那笑容里有疲惫,但更多的是坦然与接受。这份责任,早已融入她的血脉。 孝老爱亲的无声践行 吴水清的肩上,扛起的远不止儿子一人的重量。她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孝”,同样令人感动。多年来,她将公婆视如亲生父母,饮食起居,事必躬亲。 在公婆罹患重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艰难岁月里,吴水清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榻前。送医喂药、擦身洗澡、翻身防褥疮、端屎端尿……她以细致与耐心,给予了老人最体面、最温暖的临终关怀。 最艰难的时光,是同时照顾病榻上的老人和家中儿子的“双线作战”。清晨的节奏变得非常紧凑:先去医院照看老人,送饭喂食,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照顾儿子,身体的透支是巨大的。“有段时间,我的一天就不断地在整理换洗的衣物、床单,从早到晚手就没停过,腰都直不起来。”她笑着回忆,语气里听不出丝毫怨怼,只有历经风霜后的平和。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辛劳,让她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扶起儿子(每天多达几十次),她都在与疼痛对抗。 吴水清的孝行,在江南社区早已传为佳话。邻里乡亲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她“贤惠”“孝顺”“有担当”,是教育子女的“活教材”。邻居兼好友李友仙感慨道:“这么多年了,真没见过她抱怨一句。总是那么乐观向上,像棵压不垮的草,她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用心把日子过成诗 “习惯了。”当被问及是否曾感到绝望、想过放弃时,吴水清的回答简单得令人心颤。这轻描淡写的三个字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包容。 生活的重压如山,但吴水清从未被压垮。她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在生活的夹缝中,努力寻找着阳光。当儿子和家人都安睡后,家里阳台的长椅,是她短暂的“避风港”。独自发发呆,让压力随着夜风飘散,带着整理好的心情,她又回到房间。“其实是我离不开儿子。说是我照顾他,又何尝不是他在陪伴我,这才是一个家该有的样子。”她的话语朴素,却道出了亲情的真谛——相互依存,彼此照亮。 在照顾好家庭之余,吴水清还成为江南社区志愿者。她将对他人的关爱,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热心组织并参与各类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希望用点滴温暖驱散他们的孤独。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吴水清感同身受,常常主动帮忙跑腿办事、陪同就医购药。“我能理解他们的无助。”她说,“能帮一把是一把,看到他们开心,我也高兴。” 除了服务老年人,吴水清还是村民乐队中的鼓手。多年来,她积极参加街道及周边村社的文艺交流演出,组织村民排练节目。她的热情和才艺,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因在文娱活动中表现突出,2023年,吴水清被评为“义乌市乡村文化能人”。 吴水清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润物无声的付出。作为母亲,她用三十二年光阴,为折翼的儿子撑起一片爱的晴空,诠释了母爱深沉坚韧的模样;作为儿媳,她用无微不至的孝行,温暖了老人的暮年,践行了千年美德。在命运的重压下,她更是选择用乐观、善良,把苦涩的日子过成诗,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
GMT+8, 2025-11-26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