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人赞主意好 有人弹太冒险 赞同: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的杨小姐表示,她家有个3岁的孩子,由于先生长期出差在外,自己每天都要接送。“我在电视上看过国外有人这样做,找几个可以一起‘拼养’的家庭,大家‘轮值’,不用另外花钱请人帮忙照顾孩子,休息、育儿两不误。”而另一位“准爸爸”周先生,也连称这个“懒妈”的主意“超赞”。“我在行政单位上班,而妻子在广告公司做策划,她的工作表现出色,很受器重。孩子‘来了’是个意外惊喜,但是我们既不想放弃事业,也不想像别人那样把孩子送到年迈的父母亲那里。从孩子的成长来看,‘拼养’更有利于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反对:一位姓陈的家长则表示,“拼养”孩子这个想法过于冒险,自己只采取观望态度。“那位发帖的母亲所说的‘耐心和责任心’如何界定?‘拼养团’的权责是怎么样的?如果孩子发生了意外,又怎么处理?”这名家长还说:“假如说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会引发溺爱的问题,那么年轻父母在‘拼养’时,难道不会出现对自己家的孩子偏心的情况?” 专家:选择“拼养”家长应慎重衡量得失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孩子有玩伴,不再是孤单一人,家长也能有休息时间,不必把全部的时间都绑在孩子身上,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选择,然而,即便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应该慎重衡量得失。“拼养”的好处大家都显而易见,但好处之外,也并非没有需要担忧的事情。首先,照顾孩子的家长不是职业的老师、阿姨,那么多孩子,能不能照顾周全,孩子活动时的安全、饮食的卫生等等,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二,妈妈们是不是真的大公无私?几个孩子都哭了,先照顾谁?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能不能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对妈妈们的考验,做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到大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青少年教育专家熊汉忠也提醒家长,拼养有一定风险,尤其是:第一,孩子的安全。安全因素又分两种,一种是人身安全,孩子在拼养过程中因为值班家长的疏忽让孩子受到了伤害,或是孩子之间打架等,这是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另一种是心理安全,当一个孩子一直没有离开过父母,突然要去别人的家庭,离开父母,有的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没有安全感,会有分离焦虑,如果不得到解决长大后会有严重的安全感缺失,会表现出很多问题。所以这个时候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 第二,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几个拼养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肯定有些差别,若长时间拼养孩子都不知道听谁的;二是有些家长本身的一些不良习惯在拼养过程中孩子学到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拼养的作用就适得其反了。 六点建议 1.拼养一定要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而选择拼养,那最好是不要生养孩子。 2.拼养的家长肯定有一些观点和习惯不一样,大家要充分讨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求同存异,让拼养活动更有价值,更利于孩子成长。 3.拼养不要太频繁,如果一连几个月孩子都不在自己家里,这样性质都变了。最好是假期或者周末的几次。 4.孩子年龄不宜过于小,最好是学龄前孩子。 5.在拼养中要强调公平性,家长不要有什么偏心,对待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去约束。 6.生命安全问题,家长可以考虑签一份“拼养”协议书。 |
GMT+8, 2025-7-8 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