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1:我是小小寻宝家
适合年龄:18个月以上 准备物品:宝藏及藏宝盒 宝藏(宝宝最爱的玩具)、藏宝盒(数个盒子及袋子)。 各阶段宝宝表现 4~8个月 在宝宝面前把玩具盖住一半,他会去找出来。 8~12个月 在宝宝面前把玩具完全盖住,他会去找出来。 12~18个月 会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去找,直到找出玩具。 18~24个月 会运用工具去找东西,例如家长把玩具放到桌子下面,宝宝会试着用棍子去捞。 亲子游戏 游戏进行 1 已经会独自行动的宝宝,无论是爬行还是走路,在游戏时一定确保宝宝的安全。 2 在宝宝面前,将他最心爱的玩具先放进一个袋子里。 3 再将装了玩具的袋子装到盒子里面。 4 陪宝宝试着把玩具找出来,找到后要及时给予鼓励。 游戏说明 该游戏可让宝宝知道“物体恒存”的概念,并非东西不在眼前就是消失了! 游戏进阶 在玩过几次之后,可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将玩具先装进袋子、再将袋子放入盒子、最后把盒子放在椅子底下。请注意,这些藏匿的动作都要在宝宝面前进行。 认知提示:物体恒存 在宝宝的第一个认知发展阶段中,会通过感官与身体运动来获得知识,而物体恒存是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宝宝发展时间与空间概念、逻辑思考、因果关系、与人互动及游戏能力的基础。所谓“物体恒存”,就是能够了解人或物品不见了,只是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但那个人或物品仍然存在,只是暂时看不见,并没有完全消失。 游戏2:糖果店小老板 适合年龄:24个月以上 准备物品:五彩糖果 儿童专用安全剪刀、各种色纸(至少5种颜色)、彩色笔。 认知提示:小肌肉发展 可让宝宝参与教具制作的过程,学习折纸和使用剪刀,这些制作过程不仅能让宝宝有参与感,更可以训练其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制作方式 1 使用每一种颜色的色纸,各自折出一个纸盒。 2 将同一颜色的色纸折成或剪成同一形状。 3 在折好或剪好的色纸上画出可爱的图案,就完成了五彩糖果。 亲子游戏 角色设定 请宝宝扮演“老板”的角色,家长则当“客人”。角色设定完成后,请向宝宝说明游戏进行的方式。 游戏进行 1 整理卖场:先将所有的“糖果”打散,再请扮演老板的宝宝将“糖果”分类,放进相同颜色的纸盒中。 2 进行买卖:“客人”可以说“我要买红色的糖果”,或“我要买三角形的糖果”。 游戏说明 进行游戏时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先教宝宝颜色,再教形状,让宝宝慢慢学会认识颜色、形状及分类。 认知提示:角色扮演 要学习角色扮演,必须先让宝宝看过或了解此角色的特色。通过角色扮演,宝宝不仅有了模仿的能力,也可增强其语言沟通能力。 游戏3:餐厅小老板 适合年龄:24个月以上 准备物品:餐厅菜单 食材或食物的图案、厚纸卡、图画纸、黏贴工具。 制作方式 1 先将食材或食物图案一个个剪下,每一个图案都要准备两张。 2 将一张食材或食物图贴在图画纸上,另一张则贴在厚纸卡上。 3 在菜单上写上餐厅名称,再画上花边或贴上小朋友喜爱的贴纸,就完成了餐厅菜单。 亲子游戏 角色设定 请宝宝扮演“老板”的角色,家长则当“客人”。角色设定完成后,请向宝宝说明游戏进行的方式。 游戏进行 利用自制的餐厅菜单,“客人”要指着菜单上的图案并说出名称,向“老板”点菜。接着,“老板”再将“客人”点的菜肴送到“客人”面前。 游戏说明 该游戏不仅可以让宝宝学会“配对”,也可借机教导宝宝应有的礼仪。例如“客人”进门时应说“欢迎光临”,离开时则说“谢谢光临,欢迎下次再来”,送餐时可说“请慢用”等。 游戏进阶 在宝宝学会配对后,父母可以先试着不让宝宝看菜单上的图案,而是直接说:“我要点鸡腿!”,让宝宝学习“指认”。然后,父母指着菜单上的图案问宝宝:“老板,请问这是什么菜?好吃吗?”如果宝宝能顺利说出菜名,也就到了学会“命名”的时候。 认知提示:三阶段教学法 第一阶段:配对-“找出一样的”,让宝宝进行配对,找出一样的物品。 第二阶段:指认-“辨别不同”,让宝宝能在两三件物品中找出特定的东西。 第三阶段:命名-“这是什么”,请宝宝直接说出物品的正确名称。 游戏4:比大小 比大小要拿属性相同的物品来比,大小差异要非常明显,让宝宝指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再视其能力发展,逐渐改变物品大小的差距。 从外形的大小开始,再针对长短、高矮等其他特性切入,让宝宝逐步发展出完整的对比概念。 游戏5:比多少 刚开始游戏时,多与少的差距要非常明显,可先从“一个对多个”开始,让宝宝能够清楚地比较出来。然后再拉近多与少的差距。也可带着宝宝数数,或是将物品以两个一组分类,熟练后再升级到三个一组,让宝宝慢慢建立数量、分类的概念。 游戏6:认形状 先带着宝宝认识基本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陪着他指认生活中的物品各是什么形状,如车子的轮胎是圆形、好吃的比萨饼切片是三角形、常吃的饼干是正方形。然后,再认识心形、椭圆形、长方形等更多富有变化的形状。 PART 3 生活情境,随机教育 认知概念的范围十分广泛,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情境和例行事项,便可进行快乐认知。 家庭:日常用品就是好素材 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可说“这件上衣是蓝色的”“红红的裤子好漂亮”,随机教育宝宝认识衣服上的颜色。 给宝宝买不同颜色的袜子,可依颜色的不同玩分类游戏。或者把积木打散,让宝宝依照形状分类。 吃饼干时可辨认不同形状的饼干,或故意把饼干折成一块大一块小(需要有明显差异),问宝宝“哪一块比较大”“你要吃哪一块”等。随着宝宝视觉能力的提升,可逐渐缩短物品的大小差距,但仍旧要使用相同的物品。 “听完这个故事,你就要睡觉了。”“天亮了,要起床了。”通过各种事情的先后顺序,让宝宝了解因果关系。 公园:最喜欢的地方最好玩 想教宝宝数数,就利用玩荡秋千的时候,如大家约定“荡100下就要换人”,或是荡几下后就该回家了。 和宝宝玩翘翘板,这是认识“轻与重”、“高与低”的机会,因为妈妈体重较重,所以位置较低,宝宝体重较轻,位置就较高,也可借此衍生因果关系,让宝宝建立思考逻辑。 公园里的花花草草非常适合用来认识颜色,尤其深深浅浅的变化,更能拓展宝宝对颜色的体验。 卖场:最佳亲子学习平台 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学习认知的好素材,再加上商品都经过陈列规划,又是建立分类概念的好教室。以饼干区为例,同样都是饼干,但却有着不同的外盒包装、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重量,而饼干盒拆开后,饼干的形状更是丰富多样。 在蔬果区有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是认识颜色的好素材,妈妈可一一指着给宝宝认识:“甜椒有红色、黄色,空心菜是绿的,胡萝卜是红的。”如果可以的话,就让宝宝亲自摸一摸蔬果,获得更直观、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不同的商品摆在不同的陈列架上,可借此认识“上下”“左右”等方向概念,并让宝宝自己找出东西摆在哪里。 在拿取商品时,可带着宝宝数数,对小一点的宝宝,就带着他念“宝贝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奶奶一个……”让他依序说出家中成员的称谓。如果是大一点的宝宝,则明确请他拿“两包菜”“三个布丁”,看他是否能做对。 在排队结账时,让宝宝知道“买了东西一定要付钱”,只有付钱后,商品才算归自己所有,再次强化因果关系的概念。 认知游戏Q&A Q1:在认知游戏和训练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怎么去教? 想更好地了解宝宝的认知发展,父母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比如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游戏模式,如果宝宝一直停留在单纯的游戏方式上,在父母给予协助后,仍不知道各项事物的连贯性而且无法突破,就要当心其认知发展出现了问题。 至于应该如何教,在日常生活中,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多给宝宝一点尝试的机会。当宝宝想伸手拿取东西时,父母不要急着立即给予协助或反应,应该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去探索与尝试,父母要做的是,就是在一旁观察,并给予安全的保护。 Q2:如何察觉认知训练对宝宝来说太难或太简单? 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其应该具备的能力,例如1岁后会自己翻纸板书、1.5岁会串大珠子等。至于如何察觉认知训练对宝宝来说太难或太简单,在游戏或操作玩具的过程中,请注意宝宝的情绪反应,如果有成就感,他会想继续玩下去,如果感觉宝宝有点烦躁,就可能是太简单了。 可以简单做个测试。如果是新玩具,宝宝只玩两下就不玩了,那就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太难,宝宝放弃了;二是太简单,宝宝因为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兴趣。 Q3:面对一个新玩具,应该怎么跟宝宝玩认知游戏? 可以先让宝宝自己玩,如果发现宝宝没兴趣,那么可能是他不知道怎么玩,这时父母再示范玩法即可。 |
GMT+8, 2025-5-8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