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储蓄罐里有35元钱,我能把它都花了买一个娃娃吗?”(宝宝4岁) 怎么说: 如果你们曾经约定孩子有权支配她攒下的钱,那就不要制止她,尽管你可能认为那个娃娃值不了那么多钱。如果孩子是经过一番自我约束才攒下这笔钱的,那他们就应该得到回报。你用不着对她说,“你看,你一个月只有10元零用钱,35元钱你攒了三个多用呢,我本指望你能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一本图画书或一顶绒线帽……”孩子可能认为就她而言,滑有什么比那个娃娃更有意义了,你为什么不能让她挥霍一次呢?只要这东西不是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就可以购买。看到满满的储蓄罐一下子就空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训,敏感的孩子下次动用“老本”时,自然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 问:“你为什么给薇薇姐买小裙子,却不给我买一条?”(宝宝4岁) 怎么说: 通常,父母会慷慨地给亲友家的小孩买比较昂贵的衣服或玩具,这些东西很可能是自家的小孩没有享用过的,你以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礼仪”,而孩子却会据此认为你更喜欢亲友家的小孩,这会让他的小心灵受伤。因此我所认识的一位女士所在的“妈妈圈”达成了共识:一同在一起玩的六个妈妈和六个孩子,每个妈妈给孩子买礼物时都买一样的六份。这会造成“众口难调”吗?也许会,但让孩子获得“一样的待遇”显然更重要。中国的父母特别容易在给亲友家的孩子买礼物时,忽略自家孩子的感受,这不好。当然你可以解释一下:你本想给薇薇和你家公主各买一条,但刚好碰到薇薇能穿的号码在打折;你没有替女儿买到合适的裙子,但你替她买到了这个--一个她梦寐以求的毛绒玩偶,或者一件可爱的雨衣。放心,孩子是不会计较卡通雨衣的价格没有名牌小裙子高的,她要的,只是“爸爸妈妈也很爱我”的安心感。 问:“为什么你总爱买便宜货?咱们家是不是很穷?”(宝宝4岁) 怎么说: 要是你经常在家里讨论某超市的海报商品很便宜,是不是周末开车去淘货;或者你喜欢的靴子现在太贵了,到春天快到的时候赶上减价,你再去买;或者,你们是不是应该去家具特价区买一对床头柜;要是碰巧你们在饭桌上还议论过经济危机、裁员、减薪等话题,半懂不懂的孩子就会担心家里很穷。这事儿怎样对孩子解释呢?首先,我们要对孩子灌输的概念是:买便宜货与贫穷无关。只是为了花更少的钱买到同样多的好东西,这样,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干更有意义的事,比如看一场电影或资助灾区的小朋友上学。要告诉孩子买便宜货的几条原则:一不买不需要的东西,二不买质量没有保障的东西,三如果限时抢购的场面容易失控,不要去凑热闹,毕竟安全第一。 假若你的孩子超过五岁,可以教他如何寻找买便宜货的信息,比如报纸中的超市特价海报,把路上散发的洋快餐优惠券带回来;再比如收集周刊类杂志中的打折剪角,甚至从网上的休闲街区下载电子打折券……这样可以慢慢把孩子培养成精明消费的高手。 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涛涛家那样买一面墙那么大的彩电?”(宝宝4岁半) 怎么说: 一听到这样的问题,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太虚荣了!肯定也容易被收买。”又好气又好笑之余,父母可能会赌气这样回答:“那你搬到涛涛家住好了。”“下次见到涛涛妈妈问问她,愿不愿意多养一个儿子。”与其这样负气作答,不如据实回答:“因为我们还在还房贷,所以暂时买不起大屏幕彩电。”或者:“我们认为买大屏幕电视是浪费钱。”用不着很愧疚,即使你们真的没有涛涛父母挣得多,也可以对孩子讲明,如果孩子只是由电视陪着,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怜。其实爸爸妈妈陪你看书、做游戏的时间,比看电视更有趣。 也许孩子会进一步刨根问底:“为什么咱家没有涛涛家有钱呢?”你可以抓住机会对他解释职业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演员比教师收入高,为什么有人宁愿当作家也不想当收入更高的律师,或者为什么自己当老板,比受雇于人更有吸引力。 |
GMT+8, 2025-7-6 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