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地基”,不断做大经济规模和总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市打出了“组合拳”——昨日,市委召开常委会,原则通过《关于加强招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洼地城市”建设的决定》。
掀起“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 招商,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能更好地建设“两区六城”,可有效推进“义乌试点”。近年来,我市招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历史机遇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加强招商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下一阶段,我市招商重点主攻三大方向:围绕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和国际电子商务城,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招选高端的、引领行业兴旺的市场主体;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招引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项目;围绕城市功能完善配套,招引物流、金融、旅游、会展、养老、文化等项目。 《意见》明确了招商的重点对象:深化“陆海联动”、“山海协作”,招浙商义商。吸收直接投资,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拓展优化资源,引央企国企。做强配套产业集群,招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发挥义乌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引外商侨商台商。推进“千人计划”,引入优秀领军人才。 此外,《意见》还进一步落实了招商的组织体系和主体责任,完善了招商的联动推进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深化了招商工作的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 夯实建设 “制造业洼地城市”的产业基础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要举措。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资源消耗增长的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新兴产业培育滞后尚未有效解决。当前,我市资源要素制约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加重,工业发展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洼地城市”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 《决定》要求,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工业新产品产值率等体现综合实力的数据要再上新台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要达到1260亿元,年均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2%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要达到21%;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要下降20%以上。 《决定》明确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任务: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持续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夯实发展基础;深化贸工联动,全力拓展市场;加大科技创新,促进内生增长;突出扶优扶强,强化发展质量。 具体的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饰品、无缝织造等两大特色产业年产值均达到400亿元以上,袜业、印刷包装等两大特色产业年产值均达到200亿元以上,服装、拉链、工艺品等三大特色产业年产值均达到15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6年,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三大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等两大新兴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力争到2016年,实现100亿元企业2家以上,50亿元企业5家以上,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亿元企业180家以上,上市企业10家以上。 |
GMT+8, 2025-10-22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