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五万新义乌人子女入学“零障碍”

2012-9-3 09:02

摘要:  整理教室、张贴宣传资料、更换新的展板……昨日,沉寂一个暑假后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了。为了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市开发区学校将校园环境布置一新,老师们还根据新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嘉年华活动,帮助 ...

 整理教室、张贴宣传资料、更换新的展板……昨日,沉寂一个暑假后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了。为了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市开发区学校将校园环境布置一新,老师们还根据新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嘉年华活动,帮助孩子消除新入学的心理焦虑。

  “本学期我校共有327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其中,还有36名来自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的外国留学生。”校长杜建芳说,“对义乌新市民子女入学,我们不仅无条件接收,还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读得好、读得安心!”

  新学期刚开始,义乌作为移民城市的特征不断显现。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爱上自己的校园,我市的多所学校也如开发区学校一样,做好了准备。

  敞开校门接纳新“义乌人”子女入学

  “这里学习环境好,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也好。”结束了愉快轻松的暑假,来自河南的李同学又重新回到黎明小学。作为一所地处城郊的小学校,黎明小学现有学生人数130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直占全校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上学期约占68%,本学期比例有所提升,约占70%。在我们这里,其实根本就没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概念,我们称他们是义乌市新居民,他们的所有待遇,都与本地户籍的学生一样。”昨日上午,在办完了简短的学生入学入册手续后,黎明小学校长朱文海就组织老师开会,布置新学期的工作任务。

  “随着义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集聚,义乌新市民子女入学需要猛烈增长,就学压力持续增大,且入学需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及集镇。”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2004年,全市新市民子女就读人数仅为1.4万人,2007年、2008年相继跃升到3.6万、3.9万人。到2011年,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新市民子女达25662人,在民办学校就读的26937人,共计52599人,占义乌全市在校小学初中学生128471人的40%。

  满足义乌新市民子女教育需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对此,市教育部门想方设法,努力创造条件保障这些学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本学期就学形势与上学期相当,包括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内,全市约有5.3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乌就学。”

  “公办”挖潜,“民办”改良

  崭新的校舍,宽敞的教室,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先进的文体设施和现代教学设备……近些年,我市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拓展资源,兼顾不同层次义乌新市民的教育需求,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为原则,千方百计培育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使城乡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华丽变身,新市民子女就学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规划新建小学20所,每年向社会承诺建设主要接收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小学4所,完成全市30多所中小学改建、扩建、新建任务,特别是加快了城区、城郊小学建设。“我们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努力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位,大大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增加所带来的就学压力,实现常住人口子女就近入学。”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在加快公办学校建设的同时,我市按照“校舍政府提供、校长和部分教师公派、以招收义乌新市民子女入学为主”的模式运作,在义乌新市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办了何宅小学、隔塘小学、祥贝小学等7所公办义乌新市民子女学校。此外,全市还有临时许可民办义乌新市民子女学校16所。

  “我们在鼓励和引导公办学校、公办义乌新市民子女学校积极接收随迁子女的同时,还对民办临时学校从校舍和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业务、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积极扶持改善这些民办临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配备,并开展各地公办学校与民办随迁子女学校对口帮扶。”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由于民办临时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为此,市教育局对民办临时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纳入教育教学统一管理体系。自2008年以来,我市共组织了13所公办中小学与16所民办临时学校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开展1+1结对助学等活动;由13所公办学校向结对民办临时学校派出副校长或支部书记,担任协理员,以特派员身份参与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从而提高了这些民办临时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有效保障,同享市民待遇

  根据有关政策,我市还建立了义乌新市民子女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公办中小学接收义乌新市民子女就学的经费列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由财政统一安排,按照学生数拨付生均教育经费,把义乌新市民子女列入免费义务教育范畴,全部免除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学生的课本费、杂费、作业本费,并把家庭困难的义乌新市民子女纳入减免学杂费和营养餐补贴的范围。

  为了又好又快地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市教育局切实规范程序,优化服务,在13个镇、街道中心学校设立流动儿童就学报名点,由中心学校协调,统筹安排义乌新市民子女入学。而为了帮助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学校、融入城市,各校在新生入学时采取了自然编班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上也注重引导不同背景的孩子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全市所有公办学校无论在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各个领域,均对义乌新市民子女一视同仁,外来学生毫无差别地参加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在评先评优、入队入团、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这是新学期中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定的新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为诸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直接减轻了几千万元的经济负担。

  “除了在政策方面做到一视同仁,我们还在管理上、文化上促进义乌新市民子女与城市的融合,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予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昨日,市实验小学的副校长朱向阳对记者说。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地下出租屋“安全大换装”  防治病虫害 减损保增收  我市“人工+智能”虫情监测体系推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见成效  “红扳手”夏日送清凉 汽修服务护航出行  

义乌网

GMT+8, 2025-7-12 15:56

返回顶部